[发明专利]一种传感器无污染的高精度原油含水率测量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2690.1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5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罗德全;董亚军;刘誉;蒋学;朱多吉;黄继发;代长江;龚述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速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36 | 分类号: | G01N9/36;G01N9/26;G01N33/28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地址: | 62199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器 无污染 高精度 原油 含水率 测量仪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感器无污染的高精度原油含水率测量仪,该仪器包括:腔体、微差压传感器I、微差压传感器II、旋流器、电动球阀、汇流管、双U型弯管。其中腔体被隔板分割为左右腔室,旋流器连接右腔室用于分离待测混相液体中气相,微差压传感器I用于测量两腔室的同液面的压力差,微差压传感器II用于检测右腔室液面达到指定高度,双U型弯管连通腔体顶部与微差压传感器II的一个测量口。本发明公开的测量仪,能够实现无传感器污染地原油含水率测量,延长了仪器平均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提高了仪器使用寿命,并保证了高精度的原油含水率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原油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感器无污染的高精度原油含水率测量仪。
背景技术
在原油开采过程中,油、水比例是表征油田储层的重要参数,也是制订和调整油田开采方案以及优化生产参数的重要依据,精确地测量原油含水率对延长油气井寿命、提高采收率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原油含水率测量仪器主要通过微压传感器测量同一液面处原油与对比液的压力差,之后根据所测压力差,结合水和原油密度来计算原油含水率。现有的原油含水率测量仪器的上微压传感器测量口一般直接接入原油测量腔室,或者通过单弯管与测量腔室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弊端:原油进入测量腔室后,原油中的气相成分会进入单弯管顶部,在低温环境下,气相成分极易冷凝为液态,液化后的原油将沿着弯管往下流,流至微压传感器测量口,或者测量口直接与原油接触,此时液态原油作为易凝固物,很容易堵塞微压传感器测量口,导致其无法正常使用,因此,现有仪器需要不断的拆卸微差压传感器进行清洁,严重降低了仪器的使用寿命,缩短了仪器平均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
因此,亟需一种原油含水率测量仪器,该仪器能够实现原油含水率测量过程中不污染微压传感器测量口,并能延长仪器平均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传感器无污染的高精度原油含水率测量仪,该仪器能够无传感器污染,延长了仪器平均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进而进行更精确的含水率测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传感器无污染的高精度原油含水率测量仪,所述仪器包括:腔体、微差压传感器I、微差压传感器II、旋流器、电动球阀、汇流管,所述仪器还包括:双U型弯管;
所述腔体包括左右两个腔室,两腔室之间通过隔板分隔,隔板上端与腔室内侧顶部之间留有对流口使左右腔体相通;所述腔体右腔室上部设置有球面孔板,球面孔板上表面设置有尖部,右腔室下部设置有孔板;
所述腔体右腔室上方顶部设置待测原油入口管,下部设置有出口管,所述出口管上安装电动球阀并接入汇流管;
所述微差压传感器I安装于腔体下端,微差压传感器I的两个测量口分别与腔体的左右两腔室连通;微差压传感器I与腔体的接口位于孔板下方,且两接口在腔体左右腔室等高的位置;
所述微差压传感器II,所述微差压传感器II安装于腔体外侧上部,微差压传感器II的一个测量口与腔体的左腔室连通,另一测量口通过双U型弯管与腔体顶部连通;
所述旋流器包括:切线入口管、溢流管、倒锥形腔体和出口管II,所述切线入口管一端连接腔体右腔室,另一端连接倒锥形腔体;所述出口管II一端连接倒锥形腔体较小端口,另一端连接汇流管;所述溢流管一端连接在倒锥形腔体顶部,另一端连接出口管II;
所述双U型弯管一端接通腔体顶部,另一端连接微差压传感器II的另一个测量口。
优选的,所述双U型弯管包括由两端U型管组成的主体管路,与下U型弯管底部开设排液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速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速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2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慧用电智能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