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截断模态的反射面天线作动器布局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3235.3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2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新;刘子涵;宋君;保宏;杜敬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西安长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7 | 代理人: | 李霞 |
地址: | 71007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截断 反射 天线 作动器 布局 优化 方法 | ||
1.一种基于截断模态的反射面天线作动器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天线作动器布局优化方法包括:
输入天线初始结构参数,给定作动器的初始布局;
建立天线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天线结构有限元分析,输出作动器敏度矩阵,输出各阶模态振型及有效质量,计算梯度向量、Hessian阵和初始形面精度,计算初始布局下的作动器输出幅度和反射面形面精度;
判断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则更新作动器布局,然后计算更新后的作动器输出幅度和反射面形面精度,如果满足要求,则输出作动器布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面天线作动器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天线作动器布局优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输入用户提供的天线初始结构参数;
步骤二,给定作动器的初始布局,包括作动器的初始位置和初始数量;
步骤三,根据输入的天线初始结构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其中背架采用梁单元,作动器采用梁单元,反射面采用壳单元;
步骤四,首先,对该天线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其次,再对每个作动器分别施加Z向单位位移,进行静力学分析;
步骤五,每次对一个作动器施加Z向单位位移,并完成分析后,输出反射面节点的位移,最后将输出的所有反射面节点位移组成作动器的敏度矩阵;
步骤六,在天线有限元模型的模态分析完成之后,输出所需阶数的各阶模态振型及有效质量;
步骤七,根据提取的模态有效质量,计算每阶模态在六个自由度方向上的有效质量分数,选取Z向和ROTX向上有效质量分数大于0.01的模态;
步骤八,根据提取的敏度矩阵、模态振型以及选取的模态,计算梯度向量、Hessian阵和初始形面精度;
步骤九,根据梯度向量、Hessian阵和初始形面精度,计算初始布局下的作动器输出幅度和反射面形面精度;
步骤十,判断计算得到的反射面的形面精度是否满足要求,满足要求则转置步骤十三,否则转置步骤十一;
步骤十一,根据作动器的输出和反射面形面精度,删除对反射面的形面精度影响最小的作动器;
步骤十二,删除作动器后,计算更新后的作动器输出幅度和反射面形面精度,计算完成后转置步骤十;
步骤十三,当反射面的形面精度满足要求时,输出作动器布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面天线作动器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参数,包含天线口径、焦距、偏置高度、反射面厚度、背架截面尺寸、作动器截面尺寸在内的几何尺寸参数,包含反射面杨氏弹性模量、背架杨氏弹性模量、作动器杨氏弹性模量、反射面泊松比、背架泊松比、作动器泊松比、反射面密度、背架密度、作动器密度在内的材料参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面天线作动器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梯度向量、Hessian阵和初始形面精度为:
H=2nKTK;
其中,G表示梯度向量,H表示Hessian阵,Q0表示初始形面精度,K表示作动器的敏度矩阵,εi表示反射面的初始变形,n表示截取的模态的数量,Σ表示累加符号,上标T表示矩阵转置,i表示n中的第i个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面天线作动器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初始布局下的作动器输出幅度和反射面形面精度:
I*=-H-1G;
其中,I*表示作动器初始布局下的作动器输出幅度,G表示梯度向量,H表示Hessian阵,Q*表示作动器初始布局下反射面的形面精度,Q0表示初始形面精度,上标T表示矩阵转置,上标-1表示矩阵求逆,上标*表示最优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面天线作动器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更新后的作动器输出幅度和反射面形面精度:
I=I*-λH-1ei;
其中,I表示更新后的作动器输出幅度,I*表示初始布局下作动器的输出幅度,H表示Hessian阵,Q表示更新后的反射面形面精度,Q*表示初始布局下反射面的形面精度,表示I*中第i个元素,表示H-1中第i个对角线元素,i表示被删除的作动器的序号,λ表示拉格朗日乘子,表示I*中第i个元素,表示H-1中第i个对角线元素,ei表示第i个元素为1,其余元素为0的列向量,上标-1表示矩阵求逆,上标*表示最优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32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状螺母的内孔清洁方法
- 下一篇:一种LED生产用PCB板耐弯折性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