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原子共掺杂石墨烯、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93264.X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0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乔锦丽;王永霞;蔡冬青;李露露;何瑞楠;李君;娄文双;刘佩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94 | 分类号: | C01B32/194;H01M4/96;H01M12/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子 掺杂 石墨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原子共掺杂石墨烯、制备方法及其在锌空电池空气电极催化剂中的应用。制备方法为:将氮源和硫源的前驱体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前驱体溶液;将前驱体溶液与石墨烯同时加入到球磨罐中球磨,得到球磨混合物;将球磨混合物冷冻干燥,得到石墨烯和硫脲的混合粉末;将石墨烯和硫脲的混合粉末在氮气条件下进行原位磷化处理,得到氮、硫和磷共掺杂石墨烯。本发明采用机械作用力产生缺陷石墨烯并实现前驱体的均匀混合——原位磷化获得氮、硫和磷三元共掺杂石墨烯,多原子掺杂碳基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氧还原/析氧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原子共掺杂石墨烯、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碳基非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随着资源短缺和新型能源技术需求的急剧增加,可持续的能量转化和存储技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金属空气电池因其环境友好、高理论能量密度(1084Wh·kg-1)等优势而成为重要的能源技术之一。对可充式锌空电池而言,动力学缓慢的氧还原和析氧反应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目前高效的氧电极催化剂主要依赖于贵金属Pt和Ir等,其高昂的成本和低储量限制了金属空气电池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过去几十年中,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效且稳定的可替代性催化剂,其中低成本碳基非金属催化剂成为人们争相研究的催化剂体系之一。然而,纯碳材料本身的催化活性较低,需对其结构进行合理调控,以改善其催化活性。
杂原子的掺杂可有效改变碳材料的电子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从而诱发不同活性位之间的协同催化效应,同时杂原子与碳之间电负性和电子自旋密度差异引起的电子自旋密度的改变也有利于提升碳基材料催化活性(ACS Catalysis 2015,5,7244-7253)。戴宏杰等人报道了高电负性N(3.04)引起相邻的低电负性C(2.55)呈现正电荷特性,有利于O2的吸附,从而表现出高ORR催化活性(Science 2009,323,760-764)。通过热解和水热处理获得的N掺杂多孔碳在碱性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ORR和OER双功能催化活性,甚至优于Pt/C和RuO2,同时组装的锌空电池具有高功率密度和稳定性。其中N功能基团的存在可提升其催化性能(ACS Catalysis 2015,5,5207-5234)。低电负性P(2.19)掺杂于碳,可造成碳结构的缺陷,同时增加电子离域,从而增加ORR催化活性位(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2012,134,16127-16130)。单原子的掺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碳材料的催化性能,但由于其总掺杂量较低且分布不均匀,从而限制了其催化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通过二元杂原子掺杂可提高杂原子掺杂量,例如,N和S的二元掺杂可极大提升催化剂的ORR性能,可归因于高含量N和S杂原子掺杂以及与此同时产生的碳缺陷(Carbon 2020,156,514-522)。此外,N和P二元掺杂多孔碳材料用于可充式锌空电池时,电池表现性高比电容和功率密度(Scientific reports 2018,8,4200)。
相对一元和二元杂原子掺杂而言,碳材料的三元掺杂可进一步增加杂原子的掺杂量,同时不同杂原子的掺杂可诱导产生更多的碳结构缺陷,从而有利于碳基非金属催化剂ORR/OER双功能催化性能的提升。石墨烯具有高表面积和高化学稳定性,被认为最为有效的碳基催化剂之一(Chemical Reviews 2007,107,718-747)。迄今为止,对于杂原子掺杂的石墨烯材料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步骤繁琐且掺杂量相对较低。此外,三元掺杂的石墨烯材料鲜有报道,故借助一种简便的方法实现多元杂原子在石墨烯表面的有效掺杂仍面临较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是:现有多元杂原子在石墨烯表面的有效掺杂的方法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原子共掺杂石墨烯(NSP-Graphene)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氮源和硫源的前驱体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前驱体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32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耳穴检测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抗晶间腐蚀飞机起落架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