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亚胺光学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3408.1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2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罗培栋;凡雪蒙;魏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79/08;C08L67/02;C08L71/02;C08K5/544;C08K3/36;C08K3/22;C08K3/24;C08G73/10;G02B5/08 |
代理公司: | 慈溪方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2 | 代理人: | 严晓 |
地址: | 3153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光学 反射 制备 方法 | ||
一种聚酰亚胺光学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将含氟二酐和含羧基二胺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将溶液置于冰水浴中,再加入甲醇,在40‑60℃下离心提纯后,在110‑130℃真空干燥得到白色中间产物;②、在20‑40℃条件下,白色中间产物溶于极性溶剂和二氯亚砜中,升温至60‑80℃,然后在溶液加入氨基硅氧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乙酸酐和三乙胺,将反应混合物在80‑120℃搅拌2‑4h,反应结束将混合物先后用乙醇和水离心洗涤,得到粘稠溶液;③、在步骤②所得粘稠溶液中加入聚乙二醇、无机粒子充分混合,经真空干燥后,通过T形模头挤压流涎于钢辊上,再经纵向和横向的拉伸从而获得聚酰亚胺光学反射膜,该薄膜能够在较高温度下长期使用且保持尺寸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反射膜是位于光学模组底部非常重要一种光学膜,其将漏出导光板底部的光线高效率且无损耗的反射,从而降低光损耗,降低能耗。但反射膜紧贴导光板,背光源中的LED灯条会在反射膜一侧,局部高温会导致反射膜热收缩,从而影响背光模组的光学效果。因此耐热且形状稳定反射膜的制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光学反射膜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光学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光学反射膜耐热稳定性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酰亚胺光学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氮气氛围中将含氟二酐和含羧基二胺充分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在160-250℃下加入甲苯搅拌6-12h,然后将溶液置于冰水浴中,再加入甲醇,静置1-3h,在40-60℃ 下离心提纯后,在110-130℃ 真空干燥10-14h得到白色中间产物;
②、在20-40℃ 条件下,步骤①得到的白色中间产物溶于极性溶剂和二氯亚砜中,搅拌1-3h,升温至60-80℃ 静置10-30min,然后在溶液加入氨基硅氧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乙酸酐和三乙胺,将反应混合物在80-120℃ 搅拌2-4h,反应结束将混合物先后用乙醇和水离心洗涤,得到粘稠溶液;
③、在步骤②所得粘稠溶液中加入聚乙二醇、无机粒子充分混合,经真空干燥后,通过T形模头挤压流涎于钢辊上,再经纵向和横向的拉伸从而获得聚酰亚胺光学反射膜。
优选的,在步骤①中,含氟二酐和含羧基二胺摩尔比为0.8-1.2:1。
优选的,在步骤①中,所述的含氟二酐为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或4,4′-(2-(3′-三氟甲基-苯基)-1,4-苯氧基)-邻苯二甲酸酐,或4, 4′-(2-(3′,5′-二三氟甲基-苯基)-1,4-苯氧基)-邻苯二甲酸酐。
优选的,在步骤①中,所述的含羧基二胺为3,5-二氨基苯甲酸,或4,4'-二氨基-1,1'-联苯-3,3'-二羧酸,或2,4-二氨基-5-羧基嘧啶,或3,5-二氨基-6-氯吡嗪-2-羧酸甲酯。
优选的,在步骤①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苯酚,或甲苯酚,或甲酚,用量为每克含氟二酐和含羧基二胺用4-8mL。
优选的,在步骤①中,所述甲苯的用量为每克含氟二酐和含羧基二胺用1.6-2.3mL。
优选的,在步骤②中,所述白色中间产物与极性溶剂和二氯亚砜的质量体积比为0.1-0.5g/ml;所述极性溶剂与二氯亚砜体积比2-3:1。
优选的,在步骤②中,所述的极性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或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或二甲基亚砜,或六甲基磷酰三胺。
优选的,在步骤②中,所述的氨基硅氧烷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1,3-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或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或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用量为每克白色中间产物用150-300mL;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用量为:使其质量百分含量为15-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3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