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积尘负荷走航测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5562.2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7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谢付莹;刘晓咏;潘小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G01N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于国强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负荷 航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道路积尘负荷走航测定系统,包括车载体、气溶胶监测单元、气路结构和走航控制单元,气路结构设置在所述车载体上,气溶胶监测单元分别与气路结构和走航控制单元连接。本发明设置有独立并联的若干个采样管路,通过独立并联的若干个采样管路同时测定车左轮、车右轮和车顶气溶胶浓度,可显著降低测定误差,提高测定准确度;本发明每条采样管路都含气体缓冲器,能够稳定气流,降低颗粒物在管路中的损失,提高测定准确度;本发明设置有走航控制单元,能随时显示和即时保存高时间精度的积尘负荷数据,能够方便控制采样的启停;本发明测定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便携可移动性强、简便安全、测定精度和准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道路积尘负荷走航测定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大气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表明,扬尘对细颗粒物贡献率为10%~30%。道路扬尘作为扬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细颗粒物贡献不容忽视。因此,城市道路扬尘的治理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以道路扬尘负荷为指标,是评估道路扬尘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传统的测定道路积尘负荷方法中,需采样人员手持吸尘器等真空设备,采集道路尘土样品,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筛选、称重、计算等工作。传统方法测定道路扬尘负荷步骤繁杂、耗费大量人力、效率低,无法获得高时间和空间精度的道路扬尘负荷数据。同时,手工采样过程中人为影响大,结果精确度不高。此外,采样人员于交通繁忙的道路采样,有一定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积尘负荷走航测定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一种道路积尘负荷走航测定系统,包括车载体、气溶胶监测单元、气路结构和走航控制单元,气路结构设置在所述车载体上,气溶胶监测单元分别与气路结构和走航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气溶胶监测单元包括若干个气溶胶监测仪、若干个气体流速传感器和定位仪;气路结构包括若干个采样管路,若干个采样管路相互并联;车载体包括若干个采样端口,若干个采样管路的一端分别设有若干个采样泵,若干个采样泵分别位于若干个采样端口处,若干个采样管路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气流调节阀,若干个采样管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若干个气流缓冲器,若干个气流缓冲器的输入端分别与若干个采样管路的另一端对应连接,若干个气流缓冲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若干个气溶胶监测仪对应连接、且分别与若干个气体流速传感器对应连接;定位仪与走航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气路结构还包括真空泵和过滤器,过滤器与真空泵连接,真空泵分别与若干个气体流速传感器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若干个气体流速传感器分别与走航控制单元连接,走航控制单元包括参数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进一步的,数据处理系统分别与定位仪和若干个气溶胶监测仪连接;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对车载体的车速、车载体的位置、气体流速以及积尘负荷数据进行采集、保存并显示;参数控制系统,用于对车载体的车速、车载体的位置以及气体流速进行控制,并控制采样的启停;参数控制系统通过气体缓冲器、气流调节阀和气体流速传感器将进入气溶胶监测仪的气体流速稳定在2.5~3.5m/s。
进一步的,车载体包括车前右轮、车前左轮和车顶,在车前右轮、车前左轮和车顶分别设有车前右轮采样端口、车前左轮采样端口和车顶采样端口,所述车前右轮采样端口距离车前右轮13~15cm、所述车前右轮采样端口距地面15~18cm,所述车前右轮采样端口与地面呈73~77度斜角;所述车前左轮采样端口距离车前左轮13~15cm、所述车前左轮采样端口距地面15~18cm,所述车前左轮采样端口与地面呈73~77度斜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置有独立并联的若干个采样管路,通过独立并联的若干个采样管路同时测定车左轮、车右轮和车顶气溶胶浓度,可显著降低测定误差,提高测定准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5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