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AN网络的多台逆变器老化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5884.7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8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胡伟;高伟;王大钊;李春龙;杨茜;刘培才;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董玉娇 |
地址: | 15006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an 网络 逆变器 老化试验 系统 试验 方法 | ||
1.基于CAN网络的多台逆变器老化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试验系统包括N个测试单元(100)和1个上位机(200);
上位机(200)通过CAN网络与N个测试单元(100)进行通信;
上位机(200)用于对同一工作时间段内的N个测试单元(100)进行控制,使每个测试单元(100)对其所对应的一个被测逆变器(300)在恒功率工作状态下工作,并对该恒功率工作状态下的被测逆变器(300)输出的电压、电流及温度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结果上传至上位机(200)进行显示;
N个测试单元(100)所对应的N个被测逆变器(300)的工作功率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N网络的多台逆变器老化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测试单元(100)包括第一可控电源(101)、第二可控电源(102)、第一分流器(103)、第二分流器(104)、第三分流器(105)、交流接触器(106)、控制模块(107)和温度采集模块(108);
第一可控电源(101)和第二可控电源(102)均用于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
第一可控电源(101),用于将220V的交流市电转化为24V直流电压,并给被测逆变器(300)进行供电;
第一分流器(103)串联在第一可控电源(101)的输出端与被测逆变器(300)的输入端之间的线路中,第一V/A表头通过第一分流器(103)测量第一可控电源(101)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并通过控制模块(107)上传至上位机(200);
被测逆变器(300)通过交流接触器(106)给第二可控电源(102)供电,第二可控电源(102)对接收的电能进行整流及调压后,给被测逆变器(300)进行供电;
第二分流器(104)串联在被测逆变器(300)的输出端与交流接触器(106)的输入端之间的线路中,第二V/A表头通过第二分流器(104)测量被测逆变器(300)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并通过控制模块(107)上传至上位机(200);
第三分流器(105)串联在第二可控电源(102)的输出端与第一分流器(103)的被测逆变器(300)输入端之间的线路中,第三V/A表头通过第三分流器(105)测量第二可控电源(102)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并通过控制模块(107)上传至上位机(200);
温度采集模块(108),用于采集被测逆变器(300)的温度,并通过控制模块(107)上传至上位机(200);
上位机(200),用于向控制模块(107)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模块(107)根据接收的控制指令对第一可控电源(101)输出的电流大小进行调节、以及对第二可控电源(102)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大小进行调节,使被测逆变器(300)的工作功率恒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N网络的多台逆变器老化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温度采集模块(108)采用pt100型温度传感器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N网络的多台逆变器老化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分流器(103)、第二分流器(104)和第三分流器(105)均采用RTCS0100型分流器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58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