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链长途运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5903.6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8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桂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B60H3/00;A61L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赵爱婷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途运输 方法 | ||
1.一种冷链长途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其特征在于:
S1、制冷剂与氧气混合:通过运输车车载动力为转盘(20)和电磁铁(13)的动力来源,通过本体(1)内部腔体的温度变化控制热敏电阻(22)的电阻值,从而控制转盘(20)的转速,转盘(20)转动时,带动T形杆(19)往复运动挤压气囊(18),使导气孔(14)内间断通过高速气体,因此导气孔(14)内压力小于制冷剂仓(16)和氧气仓(17)内部压力,制冷剂仓(16)和氧气仓(17)的阀门因气压差开启,氧气和制冷剂一起通过导气孔(14)并带动转动桨(15)转动,再通过转动桨(15)将氧气与制冷剂混合均匀。
S2、控制冷风进量大小:通过氧气传感器(21)检测本体(1)内部氧气含量,从而控制电磁铁(13)的磁性,当本体(1)内部含氧量降低时,电磁铁(13)磁性增强,电磁铁(13)与导气孔(14)的吸引力大于弹簧丝(10)对转杆(8)的拉力,从而带动开关架(7)转动,使得滑块(6)绕着滑轨(5)转动,开关架(7)与滑块(6)构成的开口增大,冷风进量增大。
S3、均匀制冷:当制冷剂与氧气混合气体通过导气孔(14)进入储冷管(3)后,在储冷管(3)内聚集并通过储冷管(3)表面的导气微孔(2)进入本体(1)的内腔,使得本体(1)内腔冷风进入更均匀。
S4、废气排出:废气通过废气管(23)进入消毒仓(24),因为废气管(23)与消毒仓(24)构成U形管,而且废气管(23)连接在消毒仓(24)的底部,所以外部空气无法通过消毒仓(24)进入本体(1)的内腔,废气由废气管(23)通过消毒仓(24)内部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在通过消毒仓(24)液面之上的排出口(25)排出本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链长途运输方法,现提出一种冷链长途运输装置,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气微孔(2),所述导气微孔(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储冷管(3),所述储冷管(3)远离导气微孔(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保温层(4),所述保温层(4)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轨(5),所述滑轨(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6),所述滑块(6)远离滑轨(5)的一侧面活动连接有开关架(7),所述开关架(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8),所述转杆(8)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滑槽(9),所述转杆(8)远离开关架(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丝(10),所述弹簧丝(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所述转杆(8)远离开关架(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铁(12),所述保温层(4)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3),所述保温层(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导气孔(14),所述导气孔(1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转动桨(15),所述导气孔(14)内壁固定连接有制冷剂仓(16),所述导气孔(1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氧气仓(17),所述导气孔(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囊(18),所述气囊(18)顶部固定连接有T形杆(19),所述T形杆(19)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转盘(20),所述本体(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氧气传感器(21),所述本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热敏电阻(22),所述保温层(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废气管(23),所述废气管(2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消毒仓(24),所述消毒仓(24)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排出口(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链长途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4)侧面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滑轨(5)、滑块(6)和开关架(7)位于保温层(4)的通孔内,所述导气孔(14)与保温层(4)的通孔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链长途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13)位于滑槽(9)的下侧,所述磁铁(12)与电磁铁(13)正对且相对端磁极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链长途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仓(16)和氧气仓(17)均通过单向阀与导气孔(1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T形杆(19)顶部横杆开设有滑槽,所述转盘(20)表面通过一转杆活动连接在T形杆(19)顶部的滑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科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590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