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黄河故道地区土壤肥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6632.6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5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冲;邢锦城;洪立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G22/2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黄河 故道 地区 土壤肥力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黄河故道地区土壤肥力的方法。在黄河故道地区通过冬季绿肥‑玉米轮作的方法提高土壤肥力。10月下旬,在黄河故道地区的沙壤土地块种植黑麦草。种植前,增施食用菌菇渣800kg/667m2作为底肥。黑麦草播种量为1.5kg/667m2,种植行距为60cm。在黑麦草生长期间追施10kg/667m2的氮肥。次年4月上旬,将上季黑麦草翻压,种植玉米,玉米播种量为1.6kg/亩。玉米种植前,增施食用菌菇渣200kg/667m2作为底肥。在玉米生长期间追施15kg/667m2的氮肥。在此栽培措施下,土壤养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比种植前增加30.9%,比常规稻麦轮作栽培方法提高12.2%。本发明通过冬季绿肥‑玉米轮作的方法,结合食用菌菇渣‑氮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黄河故道地区土壤肥力的方法,属于土壤生态领域。
背景技术
黄河故道流经豫鲁皖苏4省,至盐城市滨海县入海,总长度约730km。该地区土壤较为贫瘠,沙粘互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农业生产能力弱。境内中低产田约占全省中低产田总面积的70%,是我省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
绿肥即为利用植物生长过程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绿色体,直接或异地翻压或者经堆沤后施用到土地中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种植绿肥作物既能起到很好的保水保肥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作用,还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化肥用量、促进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同时,在绿肥翻压的基础上再增加有机肥、无机肥的增施能进一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黑麦草是优良的绿肥品种,其翻压后还田腐解过程对土壤肥力和后茬作物均有明显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黄河故道地区土壤肥力的方法,以改善土壤环境。
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在黄河故道地区通过冬季绿肥-玉米轮作的方法提高土壤肥力。10月下旬,在黄河故道地区的沙壤土地块种植黑麦草。种植前,增施食用菌菇渣800 kg/667m2作为底肥。黑麦草播种量为1.5kg/667m2,种植行距为60cm。在黑麦草生长期间追施10kg/667m2的氮肥。次年4月上旬,将上季黑麦草翻压,种植玉米,玉米播种量为1.6kg/亩。玉米种植前,增施食用菌菇渣200kg/667m2作为底肥。在玉米生长期间追施15kg/667m2的氮肥。
有益效果:
在此栽培措施下,土壤养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比种植前增加30.9%,比常规稻麦轮作栽培方法提高12.2%。本发明通过冬季绿肥-玉米轮作,经绿肥并翻压的措施,结合食用菌菇渣-氮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种植黑麦草前增施不同量的食用菌菇渣和追施不同量的氮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图2表示黑麦草翻压后,种植玉米前增施不同量的食用菌菇渣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图1、图2调控方法中各参数如下:
措施0:地块种植前土壤。 措施1:当地常规施肥种植小麦。
措施2:种植黑麦草前增施600kg/667m2食用菌菇渣,追施8kg/667m2的氮肥;
措施3:种植黑麦草前增施600kg/667m2食用菌菇渣,追施10kg/667m2的氮肥;
措施4:种植黑麦草前增施600kg/667m2食用菌菇渣,追施12kg/667m2的氮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66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