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段绝缘接头盒专用内部盘纤盘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96800.1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6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G02B6/25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李宏德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段 绝缘 接头 专用 内部 盘纤盘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段绝缘接头盒专用内部盘纤盘,包括多个熔纤盘以及上盖,多个熔纤盘与上盖可分离地叠摞安装;每个所述熔纤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通槽形成两侧光纤芯线的接入口,在所述熔纤盘的内侧设置有若干集线槽,接入的每根光纤芯线对应通过一个所述集线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熔纤盘可拆卸地叠摞安装,因此其容量随着层数的增加而能够得到有效扩展;随着盘纤盘的整体扩容,在内部形成足够空间用于安装拓展智能监测光纤传感器,相比与现有技术的传统接头盒以及盘纤盘而言,能够增加智能光栅传感器的布置,对内部的温湿度情况实时传输,利用远程监测可以了解接头盒的运行情况,达到免维护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配电等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段绝缘接头盒专用内部盘纤盘。
背景技术
光缆接续盒作为输电线路业务调度、监测、继电保护等光信号通信传送的重要节点设备,其产品质量、运行和维护极其重要。光缆接续盒质量问题容易造成光缆中断,增大抢修时长进而严重影响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目前的OPGW新型分段绝缘接头盒,内部光纤的熔接和盘绕成为必须攻关的技术难点,而现有光缆接头盒内部的盘纤盘,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9400762U所公开的一种新型盘纤装置,其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一,没有功能拓展的可行性,属于一次性工业品。此外,在72根的大芯数光纤出现后,现有的盘纤盘已经无法满足要求,而且现有盘纤盘的结构形式装入接头盒内,按照施工操作流程,耗费人力和时间较大,不利于高效率作业。此外现有的盘纤盘无法扩容,只适用于现有的48芯以下的光纤熔接,在安装的要求上也必须要用螺丝和壳体连接,而且安装在接头盒上时进线和出线都在一边,造成线序混乱。由于盘纤盘较薄,强度和绝缘性能不足,同时内部空间被压缩,不能增加更多的可用来监测的设备。
申请人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分段绝缘智能光缆接头盒,如图1所示,包括OPGW光缆1以及筒体2。所述OPGW光缆包括外层预绞丝11、内层预绞丝12以及光纤13,所述光纤13位于内层预绞丝12内侧,所述内层预绞丝12位于外层预绞丝11外侧。所述筒体2包括内部设置有腔室的外筒部21、位于外筒部21内部的内筒部22以及位于外筒部21两端的第一锥形体23和第二锥形体24。在第一锥形体23、第二锥形体24上均设置有穿线孔20,在所述穿线孔20内设置有楔形线夹25作为防脱件。所述OPGW光缆的内层预绞丝12和光纤13穿入所述穿线孔20,光纤13则延伸至内筒部22内部进行接续。在这种新型分段绝缘智能光缆接头盒出现后,现有的帽式盘纤盘的尺寸较大无法顺利放置在新型绝缘接头盒内部,同时还具有如前所述的诸多缺陷,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新型的盘纤盘,以利于提高光缆安装施工和运行维护的整体水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段绝缘接头盒专用内部盘纤盘,通过多层拼接安装的结构能够使盘纤盘的容量得到有效扩展,既具有大芯数光纤布置能力,又适合安装拓展智能监测光纤传感器,同时还能够实现布线整齐以及便于装配的良好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段绝缘接头盒专用内部盘纤盘,包括多个熔纤盘以及上盖,多个熔纤盘与上盖可分离地叠摞安装;每个所述熔纤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通槽形成两侧光纤芯线的接入口,在所述熔纤盘的内侧设置有若干集线槽,接入的每根光纤芯线对应通过一个所述集线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分段绝缘接头盒专用内部盘纤盘,由于通过多个熔纤盘可拆卸地叠摞安装,因此其容量随着层数的增加而能够得到有效扩展;在整体装配之前将光纤的芯线分拆后分别对每个熔纤盘进行盘纤,最终再进行统一安装固定,形成盘纤的模块化与集成化作业方式,能够达到布线整齐以及操作简单的效果;此外,随着盘纤盘的整体扩容,在内部形成足够空间用于安装拓展智能监测光纤传感器,相比与现有技术的传统接头盒以及盘纤盘而言,能够增加智能光栅传感器的布置,对内部的温湿度情况实时传输,利用远程监测可以了解接头盒的运行情况,达到免维护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68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