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锆陶瓷粉刺针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7558.X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9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孙爱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江市阳东名瓷刀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48 | 分类号: | C04B35/48;C04B35/622;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江门市博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77 | 代理人: | 何办君 |
地址: | 529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锆 陶瓷 粉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锆陶瓷粉刺针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粉刺针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外壳,固定外壳的底部设置有针头套壳,固定外壳的底部与针头套壳相连通,固定外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粉刺针本体,固定外壳的下端螺纹设置有连接套。该氧化锆陶瓷粉刺针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粉刺针本体由氧化锆陶瓷制成,不含金属,不生锈以及减少破伤风的危险,同时氧化锆陶瓷致密性好,经表面镜面抛光后,无气孔不易藏污纳垢,从而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针头套壳的设置,方便将粉刺针本体卡合在针头套壳以及固定外壳的内部,便于实现粉刺针本体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对粉刺针本体进行更换,针头套壳的配合使用下,实现对粉刺针本体的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刺针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氧化锆陶瓷粉刺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粉刺针主要是用于脸部美容:将生长在人脸上的粉刺刺穿、以及粉刺里面的发炎物挤压出来,从而避免脸部粉刺处感染加大、避免在脸部出现伤疤而留下痕迹,粉刺针是用于暗疮皮肤的必备品,现有技术的粉刺针用于刺穿,挑破表皮皮肤,使黑头、粉刺、痘痘翻起来挑破皮下部分组织,便于挤出脏物,直接接触患处。
现有的粉刺针一般由不锈钢或铁电镀而成,容易生锈,从而导致破伤风的危险,另外伤口容易感染,从而使得皮肤受到损伤,不利于伤口的快速愈合,氧化锆陶瓷常作为齿科和人体骨骼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氧化锆陶瓷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耐酸碱,陶瓷材质不含金属,不生锈,减少破伤风危险,为此,我们提出了了一种氧化锆陶瓷粉刺针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锆陶瓷粉刺针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氧化锆陶瓷粉刺针,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的底部设置有针头套壳,所述固定外壳的底部与针头套壳相连通,所述固定外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粉刺针本体,所述固定外壳的下端螺纹设置有连接套。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针头套壳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延伸至固定外壳内部的下端的粉刺针本体,所述粉刺针本体为氧化锆陶瓷粉刺针,所述针头套壳为氧化锆陶瓷针头套壳。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壳和针头套壳的外侧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套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外壳的下端通过针头套壳螺纹设置有连接套。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套内部的直径大于固定外壳外部的直径。
一种氧化锆陶瓷粉刺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氧化锆陶瓷粉78-93份、稳定剂2-8份、增韧剂0-5份以及有机粘结剂5-20份。
S2、原料称取:按重量份数依次称取氧化锆陶瓷粉、稳定剂、增韧剂以及有机粘结剂,备用;
S3、原料混合:将步骤S2中称取的氧化锆陶瓷粉、稳定剂、增韧剂以及有机粘结剂混合均匀,得到所需的做成陶瓷产品生坯注射原料;
S4、压力成型:将步骤S3中制备的生坯注射原料,在130-190℃下采用注射机,在50-80Pa的压力下进行成型,得到所需的产品生坯;
S5、坯件烧制:将步骤S4中制备的生坯的表面清理干净,放入高温炉中进行排胶烧结处理,烧制完成后冷却处理,得到所需的氧化锆陶瓷粉刺。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有机粘结剂为石蜡、聚丙烯、聚乙烯、硬脂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的稳定剂为氧化钇或氧化铈中的一种,所述步骤S3中的增韧剂为纳米氧化铝或纳米氧化镁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江市阳东名瓷刀具有限公司,未经阳江市阳东名瓷刀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75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洁身器
- 下一篇:一种胎圈钢丝感应加热回火炉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