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98201.3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3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建;刘萌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 代理人: | 彭益宏 |
地址: | 32306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蝴蝶 人工 饲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该方法包括孵化蝶卵步骤、饲养幼虫步骤、保存蝶蛹步骤和成虫饲养步骤。该方法中,通过将蝶卵放置于第一吸水海绵块上,第一吸水海绵块吸水对蝶卵起保湿作用,结合夜晚采用全光谱补光灯照射蝴蝶卵的手段,能够提高蝶卵的孵化率,减少蝶卵的孵化时间。在幼虫阶段,通过饲养箱内用营养膏饲养和寄主植物上放养交替进行,结合夜晚将幼虫置于全光谱补光灯的照射下的手段,能够提高幼虫存活率,减少从幼虫状态至蝶蛹状态的时间。在蝶蛹阶段,将蝶蛹转移至室内保存,能够提高蝶蛹羽化率。采用营养液喂食蝴蝶成虫,能够提高蝴蝶成虫的存活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色彩种类丰富,翅膀和身体上有各种花斑,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目前,市场上对蝴蝶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但是野生蝴蝶难以捕捉,且无法实现批量化供应。为此,人们尝试对蝴蝶进行人工养殖。
但是,目前人工养殖蝴蝶存在以下问题:
1.蝶卵孵化时间长,孵化率低。
2.幼虫存活率低,且从幼虫状态至蝶蛹状态的时间长。
3.蝶蛹难以保存且羽化率不高。
4.蝴蝶成虫存活时间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蝴蝶的人工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孵化蝶卵步骤:获取厚度为5cm-10cm的第一吸水海绵块,将第一吸水海绵块固定在平底容器底部,向平底容器中加入水,使水面达到第一吸水海绵块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将蝴蝶卵置于第一吸水海绵块的上表面,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8℃-32℃,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射蝴蝶卵,夜晚采用全光谱补光灯照射蝴蝶卵;
饲养幼虫步骤:待蝴蝶卵孵化出幼虫后,将幼虫置于饲养箱内用营养膏饲养至满1龄,然后将幼虫置于寄主植物上放养至满1龄,如此交替往复,在满4龄后,将幼虫置于寄主植物上放养直至形成蝶蛹;在本步骤中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5℃-30℃,白天将幼虫置于自然光的照射下,夜晚将幼虫置于全光谱补光灯的照射下;
保存蝶蛹步骤:蝶蛹悬挂在寄主植物上,将寄主植物供蝶蛹悬挂的部分剪下,将剪下的寄主植物连同蝶蛹一起移至室内,将剪下的寄主植物固定,使蝶蛹处于悬挂状态,直至蝶蛹羽化,得到成虫;在本步骤中将环境温度维持在26℃-28℃;
成虫饲养步骤:将成虫置于饲养笼中,并向其喂食营养液。
进一步的,在孵化蝶卵步骤中,在夜晚采用全光谱补光灯照射蝴蝶卵时,全光谱补光灯照至蝴蝶卵处的光合作用光子通量密度为90μmol/s/m²—120μmol/s/m²。
进一步的,在饲养幼虫步骤中,在夜晚将幼虫置于全光谱补光灯的照射下时,全光谱补光灯照至幼虫处的光合作用光子通量密度为140μmol/s/m²—160μmol/s/m²。
进一步的,饲养幼虫步骤中,营养膏通过以下方式制成:
按重量份数,将50份-55份芒果叶、43份-48份香蕉叶、10份-12份山竹果肉、30份-35份紫荆叶、0.5份-1份马利筋叶、0.5份-1份板蓝叶打碎后混合均匀,得到叶碎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未经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82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