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捷安装小体积可调节式柔性阵列动力吸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8544.X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6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盛美萍;王震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捷 安装 体积 调节 柔性 阵列 动力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捷安装小体积可调节式柔性阵列动力吸振结构,包括框架、盖板和至少一个振动单元阵列。振动单元阵列包括一根柔性弦和穿在其上的若干穿孔质量单元。单个振动单元由一个穿孔质量单元和一段柔性弦组成。将穿孔质量单元根据需要穿在柔性弦上,振动单元阵列根据需要安装在框架限位卡槽上,柔性弦两端固定在框架两侧,盖板安装于框架上下两端;即完成本发明的装配,使用时将材料参数经过设计的不同的动力吸振结构粘接与受控基体上即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系统简单且可靠成本低,方便拆卸改装批量制作;可以对特定频率的振动能量进行吸收,还可以吸收多个频率下的振动能量,对低频振动噪声抑制具有明显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噪声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安装小体积可调节式柔性阵列动力吸振结构。
背景技术
机械振动噪声控制一直是工程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振动噪声控制经典技术一般可以分为动力吸振、振动隔离、阻尼减振和振动主动控制等,其中动力吸振技术发展至今有着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划分,传统的被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时间长,理论较为成熟,系统简单,成本低,比较可靠稳定,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传统的被动控制技术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今对更宽频带内更低噪声水平的要求,按照传统的被动控制手段设计的系统往往会具有大尺寸大质量的弊端。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基于局域共振机理的人工周期结构,可以把这种周期结构中的每个胞元看作基体安装的动力吸振器,在特定的共振频率下,基底与胞元发生强耦合作用,振动能量被吸收储存在振子中,从而抑制了基底的振动。各个胞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抑制效果加强产生了带隙。结构中的传播波频率和胞元共振频率相近,带隙所对应的波长远大于晶格常数,也就实现了“小尺寸控制大波长”,这为低频减振降噪开创了新局面。
将这种原理运用到工程实际中,可以研究一种被动式控制方法,既可以保持质量尺寸的小型化又可以满足低频宽频噪声抑制的要求,并且针对不同噪声抑制要求,调节振子单元结构的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可以实现对带隙位置、宽度进行人工选择。
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在宽带隙、多带隙、低频率人工选择上的还有着很大的发掘空间;在简易安装应用,结构参数便捷改装,结构优化,降低成本,批量生产的实现方面还不成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便捷安装小体积可调节式柔性阵列动力吸振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捷安装小体积可调节式柔性阵列动力吸振结构,包括框架、盖板和至少一个振动单元阵列。振动单元阵列包括一根柔性弦和穿在其上的若干穿孔质量单元。单个振动单元由一个穿孔质量单元和一段柔性弦组成。
优选的,所述的框架内部周期阵列有限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盖板安装于框架上下两端。
优选的,所述的柔性弦位于框架内,两端固定于框架两侧,整体受到框架中
结构的限位作用,每一根所述柔性弦上分布有多个穿孔质量单元。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有:
(1)本发明在低频下具有良好的吸振性能,通过对各个振动单元进行设计,改变振动单元的固有频率实现在不同频率上的吸振,并且可以通过增加同类型振动单元个数以实现在相应吸振频带上适当展宽。
(2)本发明振动单元阵列通过限位结构在基体中保持悬空,并没有和上下盖板接触,避免了额外的振动噪声传递路径。
(3)本发明的整体体积质量较小,系统简单且可靠,结构设计方便拆卸改装,成本低便于批量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85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