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H- 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98584.4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6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韩渭辛;许斌;范泉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刘新琼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H‑/L∞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同时故障诊断与控制方法,属于故障诊断与安全控制领域。基于残差信息和残差反馈设计,使系统能同时实现故障诊断和控制,提升系统控制安全性能;采用L∞范数进行故障诊断阈值动态生成,突破了目前已有非线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无法有效得到阈值的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ur’e非线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控制方法,主要是基于H-/L∞观测器实现Lur’e系统的同时故障诊断与控制,属于故障诊断与安全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故障诊断和安全控制广泛应用于飞行器控制、电力电子等领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基于观测器的故障诊断方法是一类重要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构造原系统的观测器,产生冗余状态,将估计值与实际值做差得到残差,最后对残差进行评价,做出判断系统是否有故障。理想情况下无故障时残差为零,但由于建模不确定性、扰动、测量误差等等,导致正常情况下故障诊断系统残差也不为零,因此需要设计阈值来判定系统否发生故障,若残差评价函数超过阈值,则说明系统发生故障,反之则说明系统正常。但是在实际中阈值很难求取,往往根据经验选取,缺乏一定的定量依据。而阈值的计算直接影响到诊断的虚警漏报等性能,因此研究基于观测器的故障诊断阈值计算十分重要。同时安全控制对系统也十分重要,对于故障情形需要及时处置,保障系统安全性。
《一种非线性动态网络同步中的鲁棒故障检测方法》(徐式蕴;汤涌;孙华东;安之;周子冠;张杏珍,中国发明专利,CN102566422A,2014.09.10)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基于H-/H∞观测器方法来进行Lur’e非线性动态网络系统的故障诊断。但是该方法仅能进行故障诊断,不能实现系统控制,此外该方法不能给出用于故障诊断的动态阈值,这影响了故障诊断和安全控制的效果。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H-/L∞观测器实现Lur’e系统的同时故障诊断与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进行故障诊断与控制,克服了传统的观测器仅能实现故障诊断的局限,并且提升容错控制性能。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H-/L∞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同时故障诊断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对控制系统建立Lur’e非线性系统模型,构造故障检测和控制单元
针对控制系统建立Lur’e模型,一类包含线性动态和未知静态非线性负反馈的系统,其描述如下:
其中是系统状态,是控制输入,是量测输出,是系统输出。d是未知干扰,f是故障信号;假设f在d在是有界常数||d||∞,w=φ(z,t)是时变无记忆未知非线性负反馈;函数φ(·)在上是未知向量,在给定的扇区[S1,S2]内是有界的,即(φ(z)-S1z)T(φ(z)-S2z)≤0,其中0≤S1≤S2;
为了使Lur’e系统绝对镇定并衰减外部干扰,采用如下检测和控制器单元:
其中是观测器状态,是检测故障的残差信号,和是要确定的两个矩阵;
联立(1)式和(2)式,得到如下闭环系统:
步骤2:构造误差系统,设计故障诊断和控制单元的增益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85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