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力线缆的折弯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8949.3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8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简学之;张安龙;周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孙威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力 线缆 折弯 线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线缆的折弯线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分别装设有支撑座和支撑架,顶板的底面装设有辊压力调节组件;支撑座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一承托轴,承托轴上套接有一承托衬板,承托衬板的表面套接有一辊筒;以及连接在辊压力调节组件上的支吊臂,支吊臂的底部转动安装有配重压辊,将线体置入配重压辊和辊筒之间,线体在配重压辊的底面抽移,配重压辊对其进行辊压,使线体得以进行预处理;通过辊压力调节组件,使配重压辊向下对辊筒表面施加压力,对预处理中的辊压力强度进行调节。实施本发明的用于电力线缆的折弯线装置,能够在对线体进行弯折绕卷的过程中进行预处理,提升卷绕折弯的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线缆的折弯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二次回路通常为测量回路、继电保护回路、开关控制及信号回路、操作电源回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电气闭锁回路等全部低压回路。由二次设备互相连接,构成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是在电气系统中由互感器的次级绕组、测量监视仪器、继电器、自动装置等通过控制电缆联成的电路,用以控制、保护、调节、测量和监视一次回路中各参数和各元件的工作状况。用于监视测量表计、控制操作信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等所组成电气连接的回路均称为二次回路或称二次接线;电力线缆的折弯线装置属于电力相关设备。
传统的用于电力二次回路电力线缆的折弯线装置在对线进行弯折绕卷过程中,缺乏对线体的预处理结构,使得折弯线卷绕时,对线的卷绕折弯效率较差,不便于稳定高效地进行折弯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力线缆的折弯线装置,能够在对线体进行弯折绕卷的过程中进行预处理,提升卷绕折弯的作业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线缆的折弯线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分别装设有支撑座和支撑架,支撑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顶板的底面装设有辊压力调节组件;装设在支撑座上的第一轴承,支撑座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一承托轴,承托轴上套接有一承托衬板,承托衬板的表面套接有一辊筒,承托轴和辊筒之间装设有支撑衬筋;以及连接在辊压力调节组件上的支吊臂,支吊臂的底部转动安装有配重压辊,其中:配重压辊的表面与辊筒的表面搭接;将线体置入配重压辊和辊筒之间,线体在配重压辊的底面抽移,配重压辊对其进行辊压,使线体得以进行预处理;通过辊压力调节组件,使配重压辊向下对辊筒表面施加压力,对预处理中的辊压力强度进行调节。
其中,辊压力调节组件包括:装设在顶板上的支吊纵板;套设在支吊纵板外部的罩筒;连接在罩筒底部的支吊底座,支吊底座与支吊臂紧固连接,支吊底座上装设有螺纹纵轴,螺纹纵轴上套接有内螺纹管,内螺纹管上固定有手持板片,内螺纹管上还套接有支撑环,支撑环的底面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搭接环;装设在搭接环和支吊底座之间的支吊横板,支吊横板位于支吊纵板的底部,支吊横板上贯穿开设有通槽,螺纹纵轴由通槽穿过;以及连接在支吊横板和支吊底座之间的支吊弹簧,其中:转动手持板片,带动内螺纹管沿螺纹纵轴螺旋纵向移动,内螺纹管联动支撑环、支撑块和搭接环移动,搭接环触压支吊横板,推动支吊弹簧挤压支吊底座,支吊底座推动支吊臂和配重压辊向下对辊筒表面施加压力。
其中,支吊横板和支吊底座之间装设有限位纵管,限位纵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纵柱,滑动纵柱的底端与支吊底座紧固连接。
其中,滑动纵柱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纵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中。
其中,螺纹纵轴上装设有限位片;手持板片的表面套接有手持垫套,手持垫套采用硅橡胶材质制成。
其中,搭接环的底面粘接有垫圈,垫圈和搭接环与螺纹纵轴保持一定的距离。
其中,垫圈由氟橡胶材料制成,垫圈和搭接环呈圆环状。
其中,底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89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