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的使用维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1023.5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1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马腾飞;朱光辉;米洪刚;孙新阳;张平;杨刚;程璐;李丹琼;侯岩波;李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9K8/12 | 分类号: | C09K8/12;E21B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雪娇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层段无固相 钻井 使用 维护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的使用维护方法,包括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的配制与钻井液的性能维护;所述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的配制为:将封堵防塌抑制剂、稳定剂、增粘剂、成膜剂、降滤失剂与水混合,得到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封堵防塌抑制剂利用聚合醇在井壁表面形成一层有效的隔离膜,隔断钻井液渗入地层的通道,加入果壳及纤维形成复杂网状结构,减小钻井液侵入地层的深度;同时二甲基二烯基氯化铵与聚合醇反应增强体系的抑制性和分散性,达到有效稳定井壁的效果;再结合其他助剂,使钻井液体系具有较高的流变性、滤失性及抑制性,并且该体系配方简单,配制与维护均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的使用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气是一种煤层本身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成分是甲烷。全球煤层气资源量为256.3×1012m3,其中我国煤层气资源量约为36.81万亿m3,因此充分开发利用煤层气对弥补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供应不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直以来煤层气钻完井过程中井壁失稳和储层损害问题是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关键。无固相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携带与悬浮岩屑能力,并能有效地稳定井壁和平衡地层压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煤层气钻完井过程中。但能否控制好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的固相含量,是目前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的使用维护中的重中之重。
刘刚等人针对长10井储层段的裂缝性、渗透性漏失问题,构建出一套固相钻井液体系并应用到长10井钻井过程。该钻井液体系在钻进中震动筛使用率达到100%,除砂器和除泥器使用率达85%,并及时淘洗灌池,尽量降低井浆的含砂量和钻屑含量;在维护井内钻井液性能时,通过将聚合物处理剂均配成稀溶液,再均匀加入井内。应用结果表明该体系的维护过程中钻井液密度基本保持稳定,可以有效控制其固相含量。
沈630-H1323井是在大民屯凹陷胜西潜山沈630块钻探的1口水平井,对应储层段主要以碳质泥岩为主,夹有大量砂砾岩,极易水化膨胀、分散,剥落掉块造成井下垮塌、井壁失稳。基于此,王丹构建出的钻井液体系中,一开使用普通水基钻井液。二开井深进入2100m后改型为有机硅聚合物体系,三开使用深井无固相钻井液体系。其中三开钻井液体系在使用维护中利用离心机等固控设备及时清理钻井液中的多余有害固相,并及时加入抗高温降滤失剂、抗高温降粘剂等处理剂,增强钻井液的流变性、润滑性能和抑制性能,控制地层泥岩水化膨胀和造浆。现场结果表明钻井液维护过程中各项性能符合钻井施工要求的抗高温、抑制性、稳定性和防塌等要求,可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但无固相钻井液能否达到固控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种旋流器的合理使用,而现场井队仅重视一级固控,当快速钻进时,现场维护过程中除砂器、除泥器的使用率较低,经常采取中途除泥作业或者间歇式除泥方式,导致钻井液密度随井深而明显增加,不能有效保持钻井液密度的相对稳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的使用维护方法,该使用维护方法可防止钻井液固相含量变化幅度过大,从而可使密度保持相对稳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的使用维护方法,包括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的配制与钻井液的性能维护;
所述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的配制为:将封堵防塌抑制剂、稳定剂、增粘剂、成膜剂、降滤失剂与水混合,得到储层段无固相钻井液;
所述封堵防塌抑制剂的质量为水质量的1%~3%;
所述稳定剂的质量为水质量的0.4%~1%;
所述成膜剂的质量为水质量的1%~2%;
所述降滤失剂的质量为水质量的2%~4%;
所述增粘剂的质量为水质量的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1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