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双向大应变传感器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1040.9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3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鹿文龙;高波;屈文轩;吴博;强熙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电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梁倩;廖辉 |
地址: | 71002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双向 应变 传感器 及其 应用 方法 | ||
1.一种柔性双向大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应变片(1)、过渡连接板(2)、伸缩框架(3)、底部框架(4)及调节旋钮(5);
所述柔性应变片(1)的两端分别设有引出焊点(6),用于焊接引出导线;
所述过渡连接板(2)为环状结构,其内孔与所述柔性应变片(1)的外形一致;
所述伸缩框架(3)和底部框架(4)均为U形结构;
整体连接关系如下:伸缩框架(3)的开口端与底部框架(4)的开口端对接,伸缩框架(3)和底部框架(4)之间形成矩形内腔;所述调节旋钮(5)安装在伸缩框架(3)与底部框架(4)的对接处,通过调节旋钮(5),可带动伸缩框架(3)与底部框架(4)发生相对直线运动,实现伸缩框架(3)的伸缩;
所述柔性应变片(1)通过过渡连接板(2)安装在伸缩框架(3)和底部框架(4)之间的矩形内腔中;当通过调节旋钮(5)调节伸缩框架(3)的伸缩量,进而调整柔性应变片(1)的预拉伸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双向大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框架(3)和底部框架(4)的两个竖直部分均为齿条;
所述调节旋钮(5)的一端为齿轮;
所述伸缩框架(3)的齿条与底部框架(4)的齿条通过调节旋钮(5)的齿轮连接,即所述齿轮的一侧与伸缩框架(3)的齿条啮合,另一侧与底部框架(4)的齿条啮合,且伸缩框架(3)的齿条与底部框架(4)的齿条平行;通过转动调节旋钮(5)的齿轮,可以带动伸缩框架(3)与底部框架(4)发生相对直线运动,实现伸缩框架(3)的伸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双向大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应变片(1)采用石墨烯或聚二甲基硅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双向大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应变片(1)上的两个引出焊点(6)为表贴焊盘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双向大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板(2)采用硅橡胶材料或聚氨酯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双向大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框架(3)和底部框架(4)均采用金属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双向大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5)具有锁定功能。
8.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双向大应变传感器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柔性应变片(1)进行预拉伸,即通过调节旋钮(5)调节伸缩框架(3)的伸缩量,进而调整柔性应变片(1)的预拉伸量,使得柔性应变片(1)的线性拉伸范围大于被测物体的应变范围;
第二步,令柔性应变片(1)的引出焊点(6)所在面为所述应变传感器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的相对面为所述应变传感器的下表面;
先在过渡连接板(2)的下表面上涂上与粘结剂不容和的脱粘材料,然后在柔性应变片(1)的下表面均匀涂上粘结剂;
第三步,将所述应变传感器粘装在被测物体的表面上;
第四步,待粘结剂固化后,采用小刀切割过渡连接板(2),将柔性应变片(1)与伸缩框架(3)及底部框架(4)分离,取下伸缩框架(3)及底部框架(4);
第五步,在柔性应变片(1)的引出焊点(6)上通过焊接引出导线,并通过导线与测试装置连接,开始对被测物体的应变测量;
进行应变测量时,柔性应变片(1)的阻值改变量ΔR与被测物体的应变量Δx成正比,即ΔR=k*Δx,k为常数;通过测量柔性应变片(1)的阻值变化量,便可测得被测物体的应变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柔性双向大应变传感器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令被测物体的应变范围为±a,柔性应变片(1)的线性拉伸范围为b,则满足b≥2a,即调整到柔性应变片(1)的预拉伸量为b/2。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柔性双向大应变传感器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选择H716柔性粘结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电器研究所,未经陕西电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104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