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联网安全监测与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1515.4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0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飞;伍军;李佳纳;徐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41/0213 | 分类号: | H04L41/0213;H04L41/046;H04L41/0246;H04L45/00;G16Y40/10;G16Y40/35;G16Y40/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网 安全 监测 管理 方法 系统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联网安全监测与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在SNMP协议的基础上,融合了观察者机制、簇间路由、确认机制以及重传机制;本发明方法同时通过基于统计特征的轮询优先级算法,与观察者机制配合,在减少数据获取冗余的同时,提高了网管代理对于特定事件主动通知管理站的能力。为了完善该方法在物联网环境的应用,利用层次路由优化观察者机制,从而既减少了代理数据的冗余又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物联网安全监测与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物联网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涵盖了诸如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智能微波炉,智能手机,智能电表和智能车辆之类的物体。这些智能对象与Internet的连接可实现许多有价值的卓越应用,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数字健康,智能电网和智能城市,有效的推动了这些方面的智能化发展,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的使用分配,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随着通信技术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物联网得到了蓬勃发展。
当数十亿台设备连接到Internet时,显然会产生大量数据。相比于传统的互联网,物联网有着网络规模大、动态性高的特点,因此一个适用于物联网的安全监测与网络管理协议需要满足以下特点:(1)通用性:新协议在不需要额外硬件的条件下更好地支持大部分现有物联网设备;(2)轻量性:由于物联网设备的计算能力、能耗有限,新协议应当是轻量的;(3)时效性:由于物联网设备的动态性,新协议应当确保送达的数据是有效的;(4)可靠性:新协议应当确保数据能够在大部分情况下成功送达,并被执行;(5)安全性:新协议应当确保物联网设备的状态信息不被泄漏。
目前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因其简单高效、兼容性高等优点已经成为了网络管理领域默认的事实标准。SNMP使网络管理员能够管理网络效能,发现并解决网络问题以及规划网络增长。通过SNMP接收随机消息(及事件报告)网络管理系统获知网络出现问题。SNMP协议中,管理站获取设备参数数据的方式主要有主动与被动两种。网络管理站通过按一定频率向网管代理发出请求信息来获取MIB的信息,这是管理站对于网络设备状态的主动获取。此外,网管代理能够在出现一定错误时通过Trap信息主动向管理站进行通报,这是网络管理站被动的数据获取方式,往往能够让管理站对于错误情况有及时的了解与处理。因此,SNMP协议是适应物联网安全监测与网络管理功能需求的标准协议。然而,物联网动态复杂的特性为SNMP 协议在物联网中进行安全监测与网络管理带来了挑战,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SNMP协议将数据收集、处理任务集中在了管理站进行操作,使其在拓扑结构复杂的物联网环境下难以高效工作。
2.现有SNMP协议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物联网设备有限的能耗与计算资源,并且物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时效性无法得到保证。
3.SNMP协议基于UDP的传输方式,必然使得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而在物联网环境下,需要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确保较低的计算资源消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联网安全监测与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联网安全监测与管理方法,在物联网中管理站对于网络设备状态的主动获取过程,基于统计特征的轮询优先级算法对于动态信息,按照被管理对象的统计特征自适应地调节访问频率,包括:
步骤11:经过多次轮询后,计算第i个被管理对象的取值Vi与平均值的偏离程度D(i):
其中,Vj为被管理对象第j轮轮询所得的值,为被管理对象历史取值的平均值;
步骤12:确定各个被管理对象的轮询周期T(i)与优先级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15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