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工程配电柜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1860.8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6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润利;马桂达;黄伟东;孙剑;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天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28;H02B1/30;H02B1/32;H02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工程 配电柜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力工程配电柜及其安装方法,包括柜体和与柜体铰接的柜门,所述柜体包括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的底板、分别垂直固定在底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垂直固定在底板并与两个侧板垂直连接的背板和与底板平行且垂直固定在两个侧板和背板上端部的顶板,所述配电柜还包括水冷组件,所述水冷组件包括用于储存冷水的储存箱、与储存箱连通设置的供水管、分别固定在两个侧板内壁上的第一散热管网和第二散热管网、用于连通第一散热管网和第二散热管网的连通管和与储存箱连通的回收管,所述供水管与第一散热管网连通设置,所述回收管与第二散热管网连通设置。本申请具有提高配电柜防尘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工程配电柜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常用于各发、配、变电所中。
目前配电柜的散热方式大都为风冷,在柜体的侧壁上开设通风孔,柜体内设置散热扇,以增加配电柜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进而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如果配电柜在粉尘含量比较大的环境中进行使用时,由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较大,在进行通风散热时,会有比较多的灰尘进入到柜体内,虽然目前的配电柜会在通风孔处设置粉尘清理装置,但是还是会有少量的粉尘会进入到配电柜内,影响配电柜内电器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配电柜在散热过程中,防尘能力比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力工程配电柜及其安装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力工程配电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工程配电柜,包括柜体和与柜体铰接的柜门,所述柜体包括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的底板、分别垂直固定在底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垂直固定在底板并与两个侧板垂直连接的背板和与底板平行且垂直固定在两个侧板和背板上端部的顶板,所述配电柜还包括水冷组件,所述水冷组件包括用于储存冷水的储存箱、与储存箱连通设置的供水管、分别固定在两个侧板内壁上的第一散热管网和第二散热管网、用于连通第一散热管网和第二散热管网的连通管和与储存箱连通的回收管,所述供水管与第一散热管网连通设置,所述回收管与第二散热管网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柜体时,启动水冷组件,供水管将储存箱内的冷水由供水管送入到第一散热管网和第二散热管网内,然后由回收管回流到储存箱内,柜体内的电器件发出的热量与第一散热管网和第二散热管网进行能量交换,降低了柜体的温度,进而实现了对配电柜的散热处理,整个过程不必与外界的空气产生流通,进而有效的避免了外界的灰尘进入到柜体内,进而对柜体内的电器件产生损坏。
可选的,所述供水管与第一散热管网的上端部连通设置,所述回收管与第二散热管网的上端部连通设置,所述连通管位于第一散热管网和第二散热管网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散热管网和第二散热管网内充满冷水,提高第一散热管网和第二散热管网的散热能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管网和第二散热管网上均套设有透气的弹性吸水绵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柜体内的热气与温度较低的第一散热管网和第二散热管网相接触时,可能会出现水珠,如果不对散热管网上的水珠进行处理,则会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在散热管网上套设吸水绵套,对散热管网上的水滴进行吸附,然后定期处理吸水绵套上的水分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天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天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18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