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视觉识别六氟化硫密度表的摄像头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3018.8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2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柯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赛威电气测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2G3/22;H02G15/007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51 | 代理人: | 何锐 |
地址: | 710003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视觉 识别 六氟化硫 密度 摄像头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视觉识别六氟化硫密度表的摄像头组件。该技术方案将前、后两个半壳相互扣合,构成盘状的完整壳体,在该完整壳体的两侧分别开设通孔,前端设置补光灯及端口,顶端增设内凸槽,并在后半壳上设置过线管;电路板位于内腔中,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内凸槽上,电路板上的镜头经由端口伸出至前半壳前方,线缆的内端分别与电路板及补光灯电性连接,外端经由过线管穿出并与电源连接,在线缆与过线管的交接位置设置有保护套。本发明在不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了摄像头构型的扁平化,而且其结构紧凑,便于分拆,充分满足常规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视觉识别六氟化硫密度表的摄像头组件。
背景技术
六氟化硫密度表能通过指针及刻度来实时显示六氟化硫密度值,但其外凸于设备表面,容易存在误碰现象,而六氟化硫密度表自身精密度较高,对气密性要求也较高,因此,上述误碰现象容易导致仪表损坏。针对这一问题,本申请人设计了能够对六氟化硫密度表起到笼罩式保护作用的保护外壳;为了便于远程查看仪表读数,申请人在该保护外壳中增设了用于容纳摄像头的容纳腔,用于承载摄像头以实时采集仪表盘图像;为了节省内部空间、并确保必要的焦距,该腔体适宜被设计为扁平形状,然而,常规摄像头普遍呈球形、椭球形、圆柱形等形态,不仅占用空间较大,而且不适于设置在上述扁平腔体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用于视觉识别六氟化硫密度表的摄像头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摄像头难以设置于扁平腔体中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扁平构型的摄像头。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视觉识别六氟化硫密度表的摄像头组件,包括前半壳,后半壳,完整壳体,通孔,补光灯,端口,缺口部,内凸槽,内腔,过线管,线缆,保护套,电路板,镜头,其中,前半壳与后半壳相互扣合构成完整壳体,在完整壳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通孔,在完整壳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补光灯,在完整壳体的前端开设有端口,在完整壳体的顶端具有缺口部,在缺口部处固定连接有内凸槽;完整壳体的内部具有内腔,在后半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过线管,所述过线管向外伸出至后半壳外部,电路板位于内腔中,电路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内凸槽上,在电路板上具有镜头,所述镜头经由端口伸出至前半壳前方,线缆贯穿过线管,线缆的内端分别与电路板及补光灯电性连接,线缆的外端伸出至完整壳体外部,在线缆与过线管的交接位置设置有保护套。
作为优选,还包括耳座和通孔,其中,在镜头的侧端具有耳座,在耳座上开设有通孔,螺钉贯穿通孔并与电路板丝接固定。
作为优选,补光灯有两排,两排补光灯分别位于镜头两侧。
作为优选,内凸槽的上端封闭所述缺口部。
作为优选,所述完整壳体呈圆盘形状,所述完整壳体的轴线与镜头的轴线相互重合。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前半壳和后半壳用于通过相互扣合来构成完整壳体;完整壳体呈圆盘或类似圆盘的形状,完整壳体为本发明的外壳结构;通孔用于在手动分开前半壳和后半壳时,作为手指的着力点;前半壳前端的补光灯可为拍摄提供背景光;前半壳前端的端口用于供镜头伸出;缺口部用于设置内凸槽;内凸槽向内伸入至完整壳体内部,用于作为支架来固定电路板,这一固定作用可以是利用螺栓实现的;内腔即为完整壳体的内部腔体,用于容纳电路板及必要的线路;过线管用于供线缆外穿,以便同外部的电源相连接,为本发明供电;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也可在内腔中内置电池进行供电,此时,可省去过线管、线缆、保护套等结构;位于线缆与过线管交接处的保护套,用于对线缆起到保护作用,以避免线缆弯折过度导致折断;电路板及镜头为常规电气元件,可模块化的自市面购得,其接线方式亦依照本领域的一般技术常识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赛威电气测试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赛威电气测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30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