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抗紫外聚甲醛工程塑料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3113.8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8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丹;武海微;苏青青;薛哲彬;赵启航;倪永浩;余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钧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9/00 | 分类号: | C08L59/00;C08L77/06;C08L79/08;C08K13/02;C08K5/134;C08K5/132;C08K5/372;C08K5/57;C08K3/22;C08K3/32;C08K5/1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天元西路59号***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紫外 甲醛 工程塑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抗紫外聚甲醛工程塑料制备方法,其包括预热、高混1、高混2、高混3、成型步骤,本发明制备出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抗紫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高温抗紫外聚甲醛工程塑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塑料的使用和应用都十分广泛,工程塑料可作工程材料和代替金属制造机器零部件等的塑料。并且其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刚性大,蠕变小,机械强度高,耐热性好,电绝缘性好,可在较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长期使用,可替代金属作为工程结构材料使用,但价格较贵,产量较小。聚甲醛工程塑料尺寸稳定性好,价格便宜,表面硬度高而且表面致密,能耐一般化学药品和溶剂,电性能好。但是其加热易分解,成型收缩率大,成型较尼龙困难。密度大,耐酸及耐燃性不好,耐候性不高。熔点不很高;热降解在较高温度下相当迅速。在氧的存在下还有热氧降解发生。这些问题都可能造成材料的损伤和材料不能广泛被应用。目前使用的材料大多为单一材料,耐高温性和抗紫外性的效果一般。而一种耐高温抗紫外聚甲醛工程塑料,则将几种材料共同制成,同时提高了了耐高温性和抗紫外性两项效果,并且兼具了几种材料的优点。本发明的耐高温抗紫外聚甲醛工程塑料无毒无害,效果好,为工程塑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聚甲醛工程塑料中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聚甲醛工程塑料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耐高温抗紫外聚甲醛工程塑料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抗紫外聚甲醛工程塑料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预热:将聚甲醛在高温下预热;
高混1:将所述聚甲醛、聚己二酰丁二胺、聚酰亚胺加入到高混机中混合;
高混2:再向高混机中加入所述邻羟基苯甲酸苯酯和2,4-二羟基二苯甲酮;
高混3:再向高混机中加入所述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醇酯和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
高混4:再向高混机中加入所述阻燃剂、促进剂、偶联剂、抗氧化剂;
成型:将高混机中共混好的产品取出、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耐高温抗紫外聚甲醛工程塑料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按质量比计,聚甲醛:聚己二酰丁二胺:聚酰亚胺: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醇酯: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阻燃剂:促进剂:偶联剂:抗氧化剂=70-85:8-13:10-15:6-8:4-9:9-14:3-5:5-7:2-5:1-4:1-7:3-8。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耐高温抗紫外聚甲醛工程塑料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按照质量比计,聚甲醛:聚己二酰丁二胺:聚酰亚胺: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醇酯: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阻燃剂:促进剂:偶联剂:抗氧化剂=80:11:13:7:7:12:4:6:4:3:5:6。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耐高温抗紫外聚甲醛工程塑料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4中阻燃剂包括三氧化二锑、磷酸二铵、四溴双酚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耐高温抗紫外聚甲醛工程塑料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4中抗氧化剂包括丁基羟基茴香醚、丁基羟基甲苯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钧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钧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31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