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浊沸石储层测井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3680.3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2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毛锐;张浩;王刚;罗兴平;牟立伟;樊海涛;欧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G01V1/5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浊沸石储层 测井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浊沸石储层测井识别方法。含浊沸石储层测井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目的层段的岩心,对岩心进行分析;对地层进行常规测井,得到常规测井数据;对地层进行核磁共振测井,得到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利用岩心分析数据和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对岩心进行深度归位;利用常规测井数据,计算自然伽马的相对变化趋势;利用常规测井数据和自然伽马的相对变化趋势构建浊沸石敏感参数λ;利用常规测井数据和浊沸石敏感参数λ构建浊沸石定性识别图版;利用浊沸石定性识别图版以识别含浊沸石储层和不含浊沸石储层;构建浊沸石含量的测井计算模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含浊沸石储层识别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开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含浊沸石储层测井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含浊沸石的储层,岩石的测井响应表现为高电阻、低密度的特征,与优质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极为相似,造成了测井解释的极大困扰,急需要建立浊沸石储层的测井识别方法。现有识别浊沸石的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浊沸石含量计算的难题,但是存在着局限性:
1、岩心的XRD分析法(国家标准SY/T 5163-2018)可以准确的测量岩石中浊沸石的含量,然而岩心获取代价高昂,无法做到每口井都取得数量可观的岩心;
2、当拥有核磁共振测井和密度测井时,利用核磁共振测井与密度测井计算视骨架密度,再用视骨架密度与岩心浊沸石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浊沸石含量的测井计算模型,进而计算浊沸石含量(左霜,《玛湖环带二叠系乌尔禾组含浊沸石储层物性评价方法》,2018)。该方法虽然可以解决浊沸石连续计算的问题,但是核磁共振测井测量费用较高,并不是每口井都测量,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不能全面覆盖;
3、最优化矿物解释法,虽然可以完全利用常规测井计算浊沸石含量(孙慧敏,《含沸石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2018),但在地层矿物复杂时常出现多解性,且矿物含量的计算精度往往较低,无法达到地层评价的目的。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存在含浊沸石储层识别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浊沸石储层测井识别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含浊沸石储层识别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浊沸石储层测井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目的层段的岩心,对岩心进行分析;对地层进行常规测井,得到常规测井数据;对地层进行核磁共振测井,得到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利用岩心分析数据和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对岩心进行深度归位;利用常规测井数据,计算自然伽马的相对变化趋势;利用常规测井数据和自然伽马的相对变化趋势构建浊沸石敏感参数λ;利用常规测井数据和浊沸石敏感参数λ构建浊沸石定性识别图版;利用浊沸石定性识别图版以识别含浊沸石储层和不含浊沸石储层;构建浊沸石含量的测井计算模型。
进一步地,获取目的层段的岩心,对岩心进行分析包括如下步骤:确定目的层段的是否含浊沸石;分析岩心的浊沸石含量;分析岩心的有效孔隙度。
进一步地,常规测井数据包括自然伽马曲线、中子测井曲线和密度测井曲线。
进一步地,在利用岩心分析数据和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对岩心进行深度归位的过程中,利用岩心的有效孔隙度与核磁共振测井数据中的有效孔隙度的变化趋势对比,对岩心进行深度归位。
进一步地,在利用常规测井数据,计算自然伽马的相对变化趋势的过程中,利用自然伽马曲线,计算自然伽马的相对变化趋势。
进一步地,在利用常规测井数据和自然伽马的相对变化趋势构建浊沸石敏感参数λ的过程中,计算中子测井曲线与自然伽马相对变化趋势GRI的比值,比值作为浊沸石敏感参数λ,且浊沸石敏感参数λ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λ为浊沸石敏感参数,小数,无量纲;CNL为中子测井曲线,小数,无量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36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智能混匀配料控制方法
- 下一篇:应用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