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级服务器防烧板方法、系统及板级服务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6051.6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6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吴福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8 | 分类号: | G06F1/28;G06F1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侯珊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务器 防烧板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级服务器防烧板方法、系统及板级服务器,预先为服务器内的目标组PR,在不同的输入电流变化率、供电线路温度及供电线路温度变化率下,相应设置不同的防烧板保护策略;根据不同防烧板保护策略的设置情况,确定与目标组PR的实际输入电流变化率、实际供电线路温度及实际供电线路温度变化率对应的目标防烧板保护策略,并按照目标防烧板保护策略对服务器采取防烧板保护措施。可见,本申请摒弃纯侦测电流大小的方式,建立电流变化率、温度、温度变化率三位一体的侦测体系,通过判断三者的相互变化来制定防烧板保护策略,做到防烧板的全防护,能有效避免发生各烧板状况,提高了板卡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级服务器防烧板方法、系统及板级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越来越多,作为数据中心基本单元的服务器的可靠性设计成为重中之重。而在服务器的可靠性设计中,服务器的防烧板设计是最重要的部分。现有技术中,板级服务器的防烧板架构如图1所示,在系统的PSU(Power supplyunit,电源供应单元)和各组PR(power rail,电源轨-为服务器部件供电)之间串接EFUSE(电子熔断器)来侦测各组PR的输入电流,并将各组PR的输入电流传送至BMC(Baseboard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BMC通过各组PR的输入电流的大小来判断系统板卡是否存在烧板风险,若存在烧板风险,则通知PSU断电,实现防烧板设计。
但是,现有的防烧板架构只对超大电流的烧板有预防作用,对一般电流的烧板或者服务器相对轻载下的烧板是不起作用的。比如,一个EFUSE对应一组CPU(中央处理器)和Memery(存储器)的PR,按照目前的功耗设计要求,在重载下功耗要到600W,此EFUSE要通过的正常电流为600/12=50A,在考虑设计余量和侦测精度的情况下,一般设计的防烧板电流要到80A以上,而实际烧板时电流并不会触发这么大,但如果防烧板电流设计过小,则不满足系统正常工作设计的电流要求,所以,现有的防烧板架构只能避免超大电流的烧板状况,导致板卡的可靠性降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级服务器防烧板方法、系统及板级服务器,摒弃纯侦测电流大小的方式,建立电流变化率、温度、温度变化率三位一体的侦测体系,通过判断三者的相互变化来制定防烧板保护策略,做到防烧板的全防护,能有效避免发生各烧板状况,提高了板卡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级服务器防烧板方法,应用于包含一一检测N组PR的输入电流的N组电流传感器及一一检测N组PR的供电线路温度的N组温度传感器的服务器;N为正整数;所述板级服务器防烧板方法包括:
预先为所述服务器内的目标组PR,在不同的输入电流变化率、供电线路温度及供电线路温度变化率下,相应设置不同的防烧板保护策略;其中,所述目标组PR为任一组PR;
从所述目标组PR对应的电流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中相应获取所述目标组PR的实际输入电流及实际供电线路温度,并根据所述目标组PR的实际输入电流求取所述目标组PR的实际输入电流变化率,且根据所述目标组PR的实际供电线路温度求取所述目标组PR的实际供电线路温度变化率;
根据不同防烧板保护策略的设置情况,确定与所述目标组PR的实际输入电流变化率、实际供电线路温度及实际供电线路温度变化率对应的目标防烧板保护策略,并按照所述目标防烧板保护策略对所述服务器采取防烧板保护措施。
优选地,预先为所述服务器内的目标组PR,在不同的输入电流变化率、供电线路温度及供电线路温度变化率下,相应设置不同的防烧板保护策略的过程,包括:
预先为目标组PR的输入电流变化率设置电流变化率安全阈值,为所述目标组PR的供电线路温度设置温度安全阈值,为所述目标组PR的供电线路温度变化率设置温度变化率安全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60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