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域间源地址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6286.5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5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何林;刘莹;任罡;杨家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陈敏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源地 验证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域间源地址的验证方法、装置、直播服务器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域间源地址的验证方法包括:在获取到源AS内的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的第一地址前缀,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地址包括接口标识符,所述接口标识符中嵌入有所述源AS的第一源AS标识;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前缀,确定所述源AS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AS之间的共享秘钥;基于所述共享秘钥对所述接口标识符进行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包;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至所述目的地址,以使所述目的AS的边界路由器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所述源地址的验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域间源地址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IP地址伪造通常被用于匿名和反射式攻击,例如:分布式拒绝服务攻(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对互联网极具破坏性,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究其根因,这是由于当前的互联网不对数据包的源地址做验证导致的。如今,IPv6网络的加速部署可能会加剧DDoS攻击的损害,并且近年来基于IPv6的DDoS攻击数量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因此,为IPv6互联网设计防范DDoS攻击的方法十分重要。
为了防止源地址伪造,相关技术中提出了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SourceAddress Validation Architecture),为解决源地址伪造问题提供了一套体系化的解决方法。SAVA将源地址验证划分为三个层次:接入子网、自治域(AS,Autonomous System)内和自治域间,各层次呈现互不重叠的松耦合防御形式。目前域间源地址验证方案可以被划分为两类:基于标签的方案和基于路由的方案。基于标签的方案是为数据包添加与源地址相关的标签,并用于后续验证,典型的方案包括:SPM、DISCS、Passport等。这类方案的问题在于需要为数据包添加额外的标签,对于带宽受限的自治域影响较大。并且标签往往放在扩展报头中,路由器往往会丢弃携带其不认识扩展报头的数据包。基于路由的方案则是利用路由信息构建过滤规则,然后进行源地址验证,典型的方案包括:RBF、IDPF、uRPF、SAVE等,这类方案的问题在于域间路由的非对称性将导致方案失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域间源地址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域间源地址的验证方法,应用于源自治域AS内的边界路由器,包括:
在获取到源AS内的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的第一地址前缀,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地址包括接口标识符,所述接口标识符中嵌入有所述源AS的第一源AS标识;
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前缀,确定所述源AS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AS之间的共享秘钥;
基于所述共享秘钥对所述接口标识符进行加密,得到第二数据包;
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至所述目的地址,以使所述目的AS的边界路由器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所述源地址的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前缀,确定所述源AS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AS之间的共享秘钥,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地址前缀,查询预先存储的第一对应关系表,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表中包括所述第一地址前缀与目的AS标识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表,确定目的AS标识;
基于所述目的AS标识,确定所述源AS与所述目的AS之间的共享秘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目的AS,确定所述源AS与所述目的AS之间的共享秘钥,包括:
基于所述目的AS标识,查询预先存储的第二对应关系表,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表中包括所述目的AS标识与共享秘钥的对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62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