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7167.1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6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乔云飞;王晓鲁;汪宇;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20 | 分类号: | H04W48/20;H04W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郭放;许伟群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通信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包括至少两个接入节点,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节点获取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通信资源,所述第一通信资源用于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网络功能服务;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资源生成第一记录;第一接入节点向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其他接入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记录。本方法通过将包含有第一通信资源的第一记录发送给接入网的其他接入节点,而不是发送给地面站的核心网网元,由于无线接入网内的第一接入节点与其他接入节点之间的距离相比于地面核心网网元之间的距离更近,所以可有效地减少传输开销,缩短传输时延,提高了无线通信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对通信的高效、机动、多样性等提出更迫切的要求,目前,在一些重要领域,如空间通信、航空通信、军事通信等各种通信场景中,卫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卫星通信具备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组网灵活等特点,其既可为固定的终端提供服务,也可为各种移动式的终端提供服务。
由于实际环境中会存在海域、沙漠、高空等无法部署基站的场景,所以导致传统的地面网络无法为客户提供无缝覆盖。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在第五代移动网络(5thGeneration,5G)系统中引入非陆地网络(Non terrestrial networks,NTN),它将基站或者基站的部分功能部署在高空平台或者卫星上,从而利用卫星通信的特点达到网络无缝全覆盖的目的。
将基站架设在高空平台或者卫星的场景下,接入网和核心网之间设备的共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度和认证操作,由于卫星和地面传输时延的存在,若上述操作都在地面段完成,那么与调度和认证相关的信令就需要往返于星空和地面之间,会引入极大的延迟和传输开销。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用于实现在NTN通信传输中达到减小传输时延和开销的目的。具体地,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一种无线通信网络,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包括至少两个接入节点,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接入节点获取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通信资源,其中第一通信资源用于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网络功能服务;第一接入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资源生成第一记录,以及向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其他接入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记录。
本方面提供的方法,选择无线接入网的一个接入节点,比如第一接入节点,在确定用户所需的通信资源后,将该通信资源生成一个记录,然后发送给接入网的其他接入节点,而不是发送给地面站的核心网网元,由于无线接入网内的第一接入节点与其他接入节点之间的距离相比于地面核心网网元之间的距离更近,所以将第一记录发送给其他接入节点后,由其他接入节点处理并反馈的服务响应速度更快,传输时延缩小,进而本方法可有效地减少传输时延和开销,提高了无线通信的效率。
其中,所述第一记录包括:用户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和时间信息。具体地,用户信息用于确定用户身份或发请求一端的终端设备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可用于为请求的终端设备提供所需要的资源。所述时间信息用于标识当前第一通信资源的使用期限,以及还包括生成第一记录的时间戳等。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其他接入节点中包括第二接入节点,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接收第二接入节点发送的第一记录集,所述第一记录集根据所述第一记录和所述其他接入节点的记录生成;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记录集生成本地记录。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时域、频域、码、波束、极化资源;
接入网切片参数、核心网切片参数、数据网切片参数;
预编码矩阵、用于获取MCS的网络参数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71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