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萝卜种质资源育种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9578.4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5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梅;冉茂林;杨峰;雍晓平;冉科;陈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0;C12Q1/6895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陈映辉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萝卜 种质 资源 育种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萝卜种质资源育种利用方法,相比萝卜Ogura CMS更易进行不育系的选育,以黑萝卜创制的NWB CMS不育源具有更广泛的保持系选育范围,几乎所有不包含orf463特异基因的萝卜材料(包括Ogura CMS杂交品种)均可育成相应保持系与不育系,且以NWB CMS不育系极易配制出雄性不育的杂交品种,可较好保护育种者知识产权。同时以黑萝卜中所含NWB CMS恢复基因创制的各类恢复系,不仅可用于杂交品种选育,还可用于市场上NWB CMS杂交不育品种优良性状的固定与利用,降低了种质资源丢失风险,提高了种质资源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萝卜种质资源育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萝卜生产第一大国,年平均种植面积约120万公顷。萝卜为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自交衰退严重,其杂种优势明显。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ytoplasmic malesterility,CMS)做母本进行杂交制种是当前萝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具有杂种一代纯度高、制种成本低、亲本不易流失等优点。细胞质雄性不育是由胞质基因和核基因共同作用的一种母性遗传,线粒体基因组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重组或重排,可以形成嵌合基因或新的开放阅读框(ORF)而导致不育,这种不育性可由细胞核恢复基因(Restorer fertility,Rf)恢复育性。
1968年,日本学者小仓首次发现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Ogura CMS,如今该胞质类型已广泛应用于萝卜杂交品种选育,但该胞质类型的恢复基因广泛存在于各种萝卜种质资源中,需要通过大量测交或者利用恢复基因Rfo的分子标记辅助进行保持材料筛选与创制,导致Ogura CMS杂交萝卜品种选育难度加大。2005年,韩国学者Nahm首次报道NWB CMS,与Ogura CMS相比,自然界普遍缺乏该胞质类型恢复材料,说明该胞质类型极易选育相应不育系,可很好的应用于萝卜品种选育。由NWB CMS配制的杂交萝卜品种均不育,可很好保护育种者知识产权,但恢复材料的缺乏导致此类品种的优良性状难以进行育种利用,长期以往将导致大量萝卜种质资源的丢失。
黑萝卜(Raphanus sativus L.var.niger))为普通萝卜的一个变种,在亚洲、欧洲均有分布,不仅是一种根菜,且因其富含芥子油苷等活性物质而具有一定的保健医疗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肝、尿、胆、胃肠道、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中国市场上消费的萝卜以白萝卜、红萝卜、青萝卜等类型为主,黑萝卜种质资源的商品性状在育种中难以利用。近年来,诸多学者研究表明NWB CMS线粒体特异基因orf463及其恢复基因广泛分布于黑萝卜中,为黑萝卜种质资源的育种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黑萝卜种质资源育种利用方法,可显著提高萝卜品种选育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黑萝卜种质资源育种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创制不育源及选育不育系
S1:以NWB CMS线粒体基因组中的特异基因orf463设计扩增引物;
S2:以可扩增出orf463特异基因的黑萝卜为母本,以不能扩增出orf463特异基因的可育萝卜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代群体;然后F1代群体自交,获得F2代群体;从F2代群体中分离出不育株,获得NWB CMS不育系选育的不育源;
S3:以所述不育源为母本,以不能扩增出orf463特异基因可育萝卜材料为父本,连续回交6代,父本自交,同时每代进行回交群体与自交群体性状评价与筛选,育成NWB CMS不育系和保持系;
(2)创制与选育恢复系
S1:以黑萝卜为母本,待转育萝卜材料为回交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代群体;以F1代材料为母本,用回交父本进行回交,每代筛选可育回交后代为母本,连续回交3代;回交群体再连续自交5代,得到含orf463特异基因的NWB CMS恢复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95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