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EPSP合酶与GFP融合蛋白检测草甘膦的快速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10606.4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1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淼;王静;佘永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70;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申星宇 |
地址: | 10008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epsp gfp 融合 蛋白 检测 草甘膦 快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PSP合酶与GFP融合蛋白检测草甘膦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克隆的草甘膦主要靶点EPSP合酶作为草甘膦的受体蛋白;将受体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进行融合,构建了EPSPS‑GFP这一既含有草甘膦结合部位,又带有荧光标记的新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纯化,将其用于水中的草甘膦检测。本发明通过构建融合蛋白采用荧光光度计检测荧光响应值的变化,建立标准校正曲线,实现对草甘膦除草剂的定性定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草甘膦检测提取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EPSP合酶与GFP融合蛋白检测草甘膦的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草甘膦,英文名称glyphosate,化学名称为N-磷酸甲基甘氨酸,是一种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植物体内的烯醇丙酮基莽草酸磷酸合成酶(EPSP合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草甘膦是世界上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年销售量高居农药之首。世界各国对饮用水中草甘膦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均制定了限量规定,美国环境保护协会(EPA)制定饮用水中草甘膦的MRL为700μg/L;加拿大规定饮水中草甘膦最大可接受限量(MAC)为280μg/L;我国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了饮用水中草甘膦限量为700μg/L。
由于草甘膦极性较大,难溶于有机溶剂,缺乏可用于检测的官能团,采用液相、气相等色谱方法检测均需要衍生化;离子色谱干扰因素较多,对检测结果影响严重;ELISA和胶体金检测等免疫分析方法受抗体所限,稳定性和灵敏度不高。因此,研发操作简便、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草甘膦快速检测方法尤为重要。因此需要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基于EPSP合酶与GFP融合蛋白检测草甘膦的快速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EPSP合酶与GFP融合蛋白检测草甘膦的快速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A克隆的草甘膦主要靶点EPSP合酶作为草甘膦的受体蛋白;
B将受体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进行融合得到融合蛋白;
C将所述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纯化,将其用于水中的草甘膦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受体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进行融合的融合方法包括:
a从烟草中克隆烯醇丙酮基莽草酸磷酸合成酶(EPSPS)基因,测序后合成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同源重组法连入可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GFP中,使EPSPS与eGFP形成融合蛋白,得到新的重组表达载体。
b采用热激转化法将该质粒载体导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中,37℃摇床上180rpm摇菌2h后,加入IPTG诱导表达,摇床上继续摇菌培养16h。
C 12000r离心2min,弃去上清,收集菌体,用PBS(50mM,pH7.5)缓冲液重悬后,采用工作2s,间歇8s,总时间30min条件下超声波破菌,离心取上清,收集粗蛋白。
进一步地,所述原核表达纯化的条件为:
a利用融合蛋白上带有的His标签,采用Ni柱进行亲和层析,获得纯化后的融合蛋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06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