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缝钢管的连续等温退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1184.2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3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杜思敏;李雄;林发驹;吴铖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C21D1/26;C21D1/1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扬 |
地址: | 610306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青白江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缝钢管 连续 等温退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无缝钢管热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够大批量、连续式等温退火的无缝钢管的连续等温退火方法。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缝钢管的连续等温退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待处理的无缝钢管通过步进式热处理淬火炉进行高温加热保温,然后将所述无缝钢管从步进式热处理淬火炉出炉后在空气中连续传输并通过淬火装置进入到步进式热处理回火炉,最后在步进式热处理回火炉内进行等温加热保温。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批量化进行无缝钢管热处理的生产工艺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缝钢管热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无缝钢管的连续等温退火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缝钢管的生产过程中,大部分钢管如石油裂化用P9、T9等出厂前均需经过等温退火处理,以便得到合适的组织获得理想的性能。目前,钢管的等温退火设备主要采用传统的室式炉,室式炉只有一个炉膛空间,将所有钢管堆放在内后缓慢加热至设定温度范围,保温一段时间后迅速移入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的另一炉内,等温保持一段时间,最后出炉空冷。采用此种等温退火方法主要存在问题是装炉量小、耗时长、炉耗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目前国内在钢的连续退火方面的专利或文章较多,但针对一种无缝钢管的连续等温退火方法尚属首例。与一种无缝钢管的连续等温退火方法有关的专利主要有以下几项:一、CN102766750A,名称《精密钢管高频感应连续退火工艺及其退火线》,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密钢管高频感应连续退火工艺及其退火线,包括钢管依次经过的放料装置、高频感应装置、保温管道、冷却管道、牵引装置以及收卷装置;所述的高频感应装置内设置有三组感应圈,每组感应圈的表面均包裹有石英管,所述的钢管间隔石英管放置在感应圈内圈。本发明采用了高频感应单元为热量提供来源,采用高频退火方式对钢管进行加热,不需要像接触式加热方式,就可以在金属物中直接产生高温;不但可以使金属物体整体加热,也可以选择性地对每个部位进行局部加热。该方法描述的是一种精密钢管高频感应连续退火工艺及其退火线,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精密钢管高频感应连续退火工艺及其退火线,不需要采用接触式加热方式就可以直接对工件整体加热。与本专利同属于解决钢管连续加热问题,但本专利所述的是一种无缝钢管连续等温退火方法,与所述专利钢管相比较,属非精密管,具备大口径、壁厚且纵向身长的特点,生产设备及工艺均更加复杂。二、CN 104388640A,名称《一种高速钢等温退火工艺》,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钢等温退火工艺,将高速钢在预处理后再进行等温退火处理;先将高速钢逐步加热到860-880℃,保温2-4h,打开炉门,使温度自然下降,;再将高速钢保持温度在720-750℃之间,持续的时间是6h,将炉的供热用断开,使炉子自然冷却至500℃,最后出炉空冷。本发明涉及的这种高速钢等温退火工艺,硬度值较高,且退火后的组织为索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粒状碳化物,能够达到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刃具的条件。该方法描述的是一种高速钢等温退火工艺,该方法所述的等温退火过程采用将钢加热、保温后打开炉门使温度自然下降再继续保温,最后断开供热的方式进行处理,此种方法对钢管而言极易造成头尾、内外冷却不均,且钢管自身的热量在温降之后极易导致温度回升,影响工艺的执行。但本专利所述的是一种无缝钢管的连续等温退火方法,较所述专利更易控制,生产效率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大批量、连续式等温退火的无缝钢管的连续等温退火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缝钢管的连续等温退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待处理的无缝钢管通过步进式热处理淬火炉进行高温加热保温,然后将所述无缝钢管从步进式热处理淬火炉出炉后在空气中连续传输并通过淬火装置进入到步进式热处理回火炉,最后在步进式热处理回火炉内进行等温加热保温。
进一步的是,所述步进式热处理淬火炉内的加热区段依次分为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其中:预热段的温度范围为890-950℃,加热段的温度范围为950-970℃,均热段的温度范围为820-8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11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