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物联网的健身仪共享辅助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11732.1 | 申请日: | 2020-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6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蒋郑红;周春荣;陈飞;李琳;刘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B71/00 | 分类号: | A63B7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40224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联网 健身 共享 辅助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物联网的健身仪共享辅助设备,涉及健身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在实现设备主体与壳体固定结构与减震结构有机结合;不能够与保护结构有机结合,且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实现支撑承力提升以及防松动;清洁结构不能够实现与设备主体的固定有机结合的问题。一种计算机物联网的健身仪共享辅助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共享设备主体,且共享设备主体上安装有支撑结构。因卡接块与滑动槽插接相连,且卡接块为橡胶条状结构,并且当卡接块与滑动槽插接后共享设备主体底端面不与壳体内壁底端面接触,从而通过卡接块与滑动槽的配合可实现共享设备主体的缓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健身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物联网的健身仪共享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健身的方式大体上分为户外锻炼和室内健身,由于户外健身受天气环境的影响,更多的人愿意去健身房或者在家健身,当前大多数健身设备功能比较单一,很难让客户持续的坚持锻炼,即使有一些多功能的健身设备,其功能模块和健身设备都是一体式的,出差时也不易携带。
如申请号:CN201711406335.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健身仪共享辅助设备,包括主设备和多个从设备,所述辅助设备利用多个传感器来监控速度、相对位移、肢体动作、心率及血压等,通过用户的心率和血压来调整运动强度,从而使得本发明能适用于不同身体素质的用户;所述主设备通过远程通讯方式与后台服务器连接,所述后台服务器可以构造一个物联网共享平台,用户可以将自己的辅助设备与平台账号绑定,绑定后,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在平台上共享/出租自己的设备;所述辅助设备采用分体式设计,可直接安装于传统健身设备上,具有显著的便携性和移动性优势。
类似于上述申请的健身辅助设备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个是,现有装置的减震结构较差,当不慎掉落时容易导致设备不同程度的损坏,而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在实现设备主体与壳体固定结构与减震结构有机结合;再者是,现有装置的支撑结构作用单一,不能够与保护结构有机结合,且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实现支撑承力提升以及防松动;最后是,现有装置壳体的清洁结构不能够实现与设备主体的固定有机结合。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计算机物联网的健身仪共享辅助设备,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物联网的健身仪共享辅助设备,以解决现有一个是,现有装置的减震结构较差,当不慎掉落时容易导致设备不同程度的损坏,而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在实现设备主体与壳体固定结构与减震结构有机结合;再者是,现有装置的支撑结构作用单一,不能够与保护结构有机结合,且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实现支撑承力提升以及防松动;最后是,现有装置壳体的清洁结构不能够实现与设备主体的固定有机结合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计算机物联网的健身仪共享辅助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计算机物联网的健身仪共享辅助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共享设备主体;所述壳体包括滑动槽,所述壳体为矩形盒状结构,且壳体内壁对称开设有两条滑动槽;所述共享设备主体包括卡槽C和卡接块,所述共享设备主体顶端面和底端面均开设有一条卡槽C,且每条卡槽C内均插接有一个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滑动槽插接相连,且卡接块为橡胶条状结构,并且当卡接块与滑动槽插接后共享设备主体底端面不与壳体内壁底端面接触;所述壳体还包括清理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一个清理孔,且清理孔为矩形孔状结构;所述共享设备主体还包括弹性卡销A,所述弹性卡销A安装在共享设备主体后端面,且弹性卡销A头端为半球形结构;当共享设备主体与壳体插接安装后弹性卡销A与清理孔呈卡接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包括橡胶块,每条滑动槽内均粘附有两块橡胶块,且两块橡胶块的头端均为倾斜状结构,并且橡胶块与卡接块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未经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1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