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节点自由组合安全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1795.7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6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物米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D21/02;G01D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王妮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节点 自由 组合 安全 监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节点自由组合安全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左壳体与右壳体,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呈相互对接配合的凹凸结构,所述左壳体设有凹榫,所述右壳体设有凸榫,所述左壳体的凸榫与右壳体的凹榫相互配合;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多功能一体板,所述多功能一体板设有计量模块、分析模块、感知模块、报警模块和存储模块。本方案可对周围情况进行监控,给人们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保护,同时通过传感器与多功能一体板的配合可提供多方面监控的可能性;扩大了安全监测装置的监控范围,可以实现每个房间的监控,本方案的安全监测装置具有防水,防尘功能,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室内、外环境,以便于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节点自由组合安全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活动范围和时间不再局限,夜生活和夜间工作已经成为常规现象,同时也给居家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居住不安全、环境不安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物联网安全监测装置为人们的居家安全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从而被广泛应用,从而发展出了物联网节点自由组合安全监测装置,以使得居家环境可以主动检测安全环境状态信息,并将末端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后台数据中心处理,然而现有的设备并不能进一步的给人们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保护,因此物联网节点自由组合安全监测设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节点自由组合安全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表并不能进一步的给人们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保护,因此将电表设备改为物联网节点自由组合安全监测设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使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居住、生命和财产安全,预防经济损失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联网节点自由组合安全监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左壳体与右壳体,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呈相互对接配合的凹凸结构,所述左壳体设有凹榫,所述右壳体设有凸榫,所述左壳体的凸榫与右壳体的凹榫相互配合;
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多功能一体板,所述多功能一体板设有计量模块、分析模块、感知模块、报警模块和存储模块;
所述计量模块用于精准计量电力功耗、电量、温度;
所述分析模块用于MCU处理器;
所述感知模块用于对周边环境监测,并将数据发送到分析模块进行分析,跟进系统阀值来判断报警标准,异常数同时软件系统报警,并存储;
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本地感知并报警,同时将数据发送给分析模块,有分析模块处理,并发给存储模块存储;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一段时期内异分析数据,主要是应急存储,在系统离线时备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通过滑槽与配电盒的导轨固定,所述壳体与壳体之间通过贯穿端子连接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的连接处安装有防水防尘密封条,所述防水防尘密封条为柔性耐磨且耐油的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模块、分析模块、存储模块为RN8211B级计量、存储、CPU、显示等多功能一体模块;所述感知模块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震动传感器、雷达、温湿度传感器、光谱辨别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组合;所述报警模块为危险品传感器、烟雾传感器。
一种物联网节点自由组合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物联网节点中的所述多功能一体板通过多个传感器监控线路电压、电流、功率、瓦斯、CO的情况;
步骤2:所述能联网节点自由组合安全监测根据来自多功能一体板多种传感器的监控数据获取相应安全阀值,制定报警的处理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物米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物米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1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