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壳结构的加氢脱氯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12380.1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7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马超峰;石能富;刘武灿;李玲;金佳敏;李小年;卢春山;聂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89 | 分类号: | B01J23/89;B01J23/60;B01J23/80;B01J37/02;B01J37/16;B01J37/18;C07C17/23;C07C21/18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加氢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核壳结构的加氢脱氯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
载体,所述载体为整体式活性炭载体;
负载于载体的活性金属,所述活性金属选自钯、铂、铱、镍的至少一种;
负载于载体的第二金属,所述第二金属选自铜、锡、银、锌中的一种;
所述催化剂呈包裹型结构,核部为活性金属,壳层为第二金属;
所述催化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获得:
A1. 活性金属负载
将整体式活性炭载体浸渍于活性金属盐溶液中形成浸渍液,在25~85℃下浸渍2~6小时后取出,静置沥干,采用氮气流吹扫;
A2. 第二金属负载
将负载有活性金属的整体式活性炭载体浸没于乙二醇中,并在乙二醇中通入氢气,搅拌,控制温度为20~95℃,压力为0.1~0.5Mpa,时间为1~10小时;滴入第二金属盐溶液,升温升压反应,反应温度为100~250℃,反应压力为0.1~2.0Mpa,反应时间为3~10小时,反应结束后取出沥干;
A3. 干燥
将负载有活性金属和第二金属的整体式活性炭载体置于氮气气氛下,以0.5~2.0℃/min的速率从室温开始升温,至110~150℃后恒温干燥2~5小时,获得催化剂前体;
A4. 还原
将催化剂前体置于氢气气氛下,以0.1~2.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450℃,恒温1~5小时,获得所述加氢脱氯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的加氢脱氯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金属的负载量为0.05~5.0%,第二金属的负载量为0.01~4.0%,且第二金属的负载量不高于活性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壳结构的加氢脱氯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活性金属与第二金属的质量比为1~6: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的加氢脱氯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部活性金属粒子尺寸≤90nm,壳层厚度≤5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的加氢脱氯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式活性炭载体的比表面积≥900 m2/g,灰份≤3.0 wt%,孔密度为10~50孔/cm2,密度为0.1~0.8g/mL。
6.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核壳结构的加氢脱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 活性金属负载
将整体式活性炭载体浸渍于活性金属盐溶液中形成浸渍液,在25~85℃下浸渍2~6小时后取出,静置沥干,采用氮气流吹扫;
A2. 第二金属负载
将负载有活性金属的整体式活性炭载体浸没于乙二醇中,并在乙二醇中通入氢气,搅拌,控制温度为20~95℃,压力为0.1~0.5Mpa,时间为1~10小时;滴入第二金属盐溶液,升温升压反应,反应温度为100~250℃,反应压力为0.1~2.0Mpa,反应时间为3~10小时,反应结束后取出沥干;
A3. 干燥
将负载有活性金属和第二金属的整体式活性炭载体置于氮气气氛下,以0.5~2.0℃/min的速率从室温开始升温,至110~150℃后恒温干燥2~5小时,获得催化剂前体;
A4. 还原
将催化剂前体置于氢气气氛下,以0.1~2.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450℃,恒温1~5小时,获得所述加氢脱氯催化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核壳结构的加氢脱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金属盐溶液为活性金属硝酸盐溶液或活性金属氯化物溶液;所述第二金属盐溶液为第二金属硝酸盐溶液或第二金属氯化物溶液,溶液浓度为0.5~2.0mol/L。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核壳结构的加氢脱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液的总体积与整体式活性炭载体的体积比为2~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238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