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路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冷冻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3084.3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2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胡余生;康小丽;叶天志;单彩侠;刘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F04C1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吴雪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路 结构 卧式 涡旋 压缩机 冷冻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路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冷冻设备。该油路结构包括:静涡旋盘回油通道,与高压室储油腔相连通;吸油沉槽,开设于动涡旋盘上,且与所述静涡旋盘回油通道相连通;动涡旋盘回油通道,一端与所述吸油沉槽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动涡旋盘轴承相连通;工作时,润滑油首先经由静涡旋盘回油通道的入油端进入,此时在压差的作用下,经由静涡旋盘回油通道的出油端进入吸油沉槽内,之后进入动涡旋盘回油通道内,最后经由动涡旋盘回油通道的出油端进入动涡旋盘轴承内,上述操作过程实现对动涡旋盘轴承进行定向润滑,减小动涡旋盘轴承的磨损,提高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最终提高压缩机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路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冷冻设备。
背景技术
卧式涡旋压缩机具有零部件少,容积效率高、能效比高、振动小、噪音小等优点。新能源汽车空调用压缩机一般为铝壳涡旋压缩机,常用R134a或R407C,其运行压力较低,制热能力或能效差,采用R410A或CO2高压冷媒,可有效提升制热能力或能效;
但对于使用高压制冷剂的涡旋压缩机,其在运行过程中,由动、静涡旋盘的组成的压缩腔工作压力高,负载大,从而加剧动涡旋盘轴承的磨损,降低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损害压缩机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路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冷冻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涡旋盘轴承磨损严重的问题。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路结构,应用于卧式涡旋压缩机中,包括:
静涡旋盘回油通道,与高压室储油腔相连通;
吸油沉槽,开设于动涡旋盘上,且与所述静涡旋盘回油通道相连通;
动涡旋盘回油通道,一端与所述吸油沉槽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动涡旋盘轴承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吸油沉槽设置于动涡旋盘远离动涡旋盘轴承的壁面上,所述静涡旋盘回油通道与吸油沉槽之间,以及所述动涡旋盘回油通道与吸油沉槽之间均呈预设角度设置。
可选的,所述吸油沉槽设置于动涡旋盘靠近动涡旋盘轴承的壁面上,所述静涡旋盘回油通道竖直贯穿于静涡旋盘,且所述静涡旋盘回油通道与吸油沉槽之间通过辅助回油通道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辅助回油通道包括:
第一油孔,开设于耐磨片上与所述静涡旋盘回油通道的出油口相对应的位置;
第二油孔,开设于耐磨片上与所述吸油沉槽相对应的位置;
第一油槽,开设于支架上与所述第一油孔位置相对应;
第二油槽,开设于支架上与所述第二油孔位置相对应,且与第一油槽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动涡旋盘回油通道包括:回油圆孔以及主回油通道,所述回油圆孔与吸油沉槽相连通,所述主回油通道一端与回油圆孔相连通,另一端与动涡旋盘轴承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油孔开设于动涡旋盘偏心移动的范围内,且所述吸油沉槽的尺寸与动涡旋盘偏心移动的范围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油孔与第二油孔相连通构成辅助油孔,所述第一油槽与第二油槽相连通构成辅助油槽,所述辅助油孔与辅助油槽的形状相同,均设置为与动涡旋盘偏心转动的轨迹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支架上还开设有第一通流孔,所述耐磨片上还设有第二通流孔,所述第一通流孔与第二通流孔相连通,且与动涡旋盘以及静涡旋盘相啮合形成的压缩腔相连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包括: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油路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30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