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中调门参调的宽负荷中压供热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5222.1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3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钟国炼;廖源;谭锐;朱佩锋;陈国武;辜军;殷戈;米斌;曾娅;黄彪;韦龙飞;施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能九江发电有限公司;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1/02 | 分类号: | F01K11/02;F01K13/02;F01K17/02;F22B3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乔炜 |
地址: | 332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调门 负荷 供热 方式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中调门参调的宽负荷中压供热方式。首先,统计电厂对应机组全年平均负荷,根据热力计算找出在该平均负荷下接近供热抽汽参数的位置,以平均负荷作为设计点,以该位置作为供热抽汽口。在设计点负荷以上,抽汽压力无需进行压力调节;在设计点负荷以下,通过中调门调整抽汽压力,避免抽汽压力参数不满足要求。其次,另置二号再热器,抽出的蒸汽不经过再热管道,直接进入二号再热器。供热时,经二号再热器加热,提高蒸汽温度后用于工业供热。非供热时,从二号再热器出来的蒸汽经减温减压后,回到再热冷段管道。本发明针对中压供热提出一个新方式,解决高品质蒸汽浪费、供热参数不足的问题,实现高效、可靠、持续、可调峰供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中调门参调的宽负荷中压供热方式,属于火力发电热电联产领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电联产是减低机组排放,提高电厂经济收益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生物制药、化工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对高参数蒸汽(4MPa~7MPa)的需求日益增长。大型火力发电机组锅炉效率较小锅炉燃烧效率高,脱硫脱硝等设备配备完善,环保监管严格,是提供高参数蒸汽的清洁来源;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发电效率高,设备安全性高,是提供高参数蒸汽的可靠、稳定来源。目前利用大型火力发电机组提供高参数蒸汽的方式主要是将高品质蒸汽进行减温减压处理,或者是在汽轮机再热管道上打孔抽汽,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不足,如:1、主蒸汽直接减温减压供热,经济性损失较大。2、主蒸汽带小背压机,利用背压机排汽供热,其本质上仍是减温减压,可回收部分电负荷,但小背压机发电效率远低于大型机组,且高参数小背压机需用与大机一样的高温合金材料,造价昂贵。3、再热管道上打孔抽汽,所供蒸汽压力(通常为3~5MPa)、温度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低负荷工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使得机组具备宽负荷供热能力,并提升机组综合经济性的基于中调门参调的宽负荷中压供热方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中调门参调的宽负荷中压供热方式,该供热方式统计电厂机组的平均负荷,并根据热力计算找出在该平均负荷下最接近供热抽汽参数的位置;以平均负荷作为设计点,以该位置作为供热抽汽口,在设计点负荷以下,通过设置于再热热段管道上的中调门调整抽汽压力。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电厂机组设置有二号再热器,所述二号再热器进汽管道与供热抽汽口连接,二号再热器出汽管道与供热管道连接。
所述二号再热器出汽管道还与再热冷段管道连接。
所述二号再热器出汽管道与再热冷段管道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减温减压器和截止阀。
所述供热管道上设有抽汽止回阀、抽汽调节阀和抽汽关断阀。
在设计点负荷以下,利用中调门调整抽汽压力的方法为:逐渐减小中调门开度,直到供热抽汽口压力达到供热需求值时,对外供汽;并通过抽汽调节阀调整抽汽流量。
所述电厂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所述高压缸的再热蒸汽出口与再热冷段管道连接,再热冷段管道与再热器入口连接,再热器出口与再热热段管道连接,再热热段管道与中压缸连接。
所述供热抽汽口位于高压缸上。
所述高压缸的内缸在供热抽汽口处设有抽汽通道,高压缸外缸在对应位置设有开孔,外缸外侧沿开孔周向堆焊有连接平台,所述连接平台焊接有抽汽短管,所述抽汽短管与抽汽管道连接;所述内缸与外缸之间设置抽汽插管。
所述中压缸与低压缸之间设有推力轴承,供热时对机组推力进行重新校核和设计的方法为:在允许范围内放大纯凝工况机组正向推力,保证抽汽工况下,负向推力增大后负向推力也在允许范围内;增大推力轴承面积,同时增大推力轴承润滑油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中压供热方式根据年平均负荷进行供热设计,能最大程度提高机组供热的灵活性及经济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能九江发电有限公司;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未经国能九江发电有限公司;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52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共交通快速开窗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茶叶种植不同元素补给施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