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机器抹面的低粘滞高耐久性快速养护管片混凝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5267.9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1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云鹏;王卓;朱敏涛;金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4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孙金金;周涛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机器 低粘滞高 耐久性 快速 养护 管片 混凝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机器抹面的低粘滞高耐久快速养护管片混凝土,每方混凝土包括以下质量的各组分:水泥250‑350kg、矿粉40‑120kg、粉煤灰60‑120kg、细骨料670‑700kg、粗骨料1050‑1150kg、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5%‑1%;水胶比0.31‑0.36,所述混凝土在35摄氏度以上的温度进行早期蒸汽养护,12小时蒸汽养护大于28d标养强度的50%,3d蒸汽养护强度大于28d强度的80%,制备得到的坍落度筒倒锥时间<10s、抗渗等级≥P12、冻融循环在500次以上、电通量小于1200c、抗折强度大于9MPa。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混凝土能够有效提高管片生产的效率。改进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后引入抹平机器人进行抹平工作,大大提高了械化程度,对建筑工业化的推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盾构管片混凝土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机器抹面的低粘滞高耐久性快速养护管片混凝土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盾构隧道衬砌管片作为地铁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结构构件,管片的需要量极大,质量要求高。目前管片制作较为先进的为流水线生产,才能满足地铁建设的进度。但是流水线制作过程中,依然使用人工抹面,机械化程度不高,混凝土抹面强度大,且管片成型养护时间过长,影响了管片生产的进度。采用机器抹面对混凝土的粘滞性及耐久性有严格的要求,现有的混凝土无法机器抹面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机器抹面的低粘滞高耐久性快速养护管片混凝土,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机器抹面,有效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机械化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机器抹面的低粘滞高耐久性快速养护管片混凝土,包括水泥、矿粉、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减水剂、拌合水,每方混凝土包括以下质量的各组分:水泥250-350kg、矿粉40-120kg、粉煤灰60-120kg、细骨料670-700kg、粗骨料1050-1150kg、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5%-1%;水胶比0.31-0.36,所述混凝土在35摄氏度以上的温度进行早期蒸汽养护,12小时蒸汽养护大于28d标养强度的50%,3d蒸汽养护强度大于28d强度的80%,制备得到的混凝土坍落度筒倒锥时间<10s、抗渗等级≥P12、冻融循环在500次以上、电通量小于1200c、抗折强度大于9MPa。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泥为强度等级42.5及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了混凝土拥有更好的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型,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降低了水泥用量,故本申请选用水泥用量为250-350kg。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矿粉为宝田公司生产的高炉粒化矿渣粉,矿粉的加入可以和粉煤灰、水泥组成多元胶凝体系让混凝土更密实,但过大的掺量会增加混凝土的粘滞性,故矿粉掺量选择为9%-27%。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粉煤灰为II级粉煤灰,45μm方孔筛余量不大于20%,粉煤灰的加入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粘滞性但同时对强度有不利的影响,为了使目标混凝土兼具工作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故粉煤灰掺量选择为14%-27%。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细骨料为水洗砂,细度模数为2.6-3.0,含泥量小于1%,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1500Kg/m3。质量指标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粗骨料选用粒径为5mm~25mm的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为0.5%,针片状含量为5.0%,泥块含量为0.3%。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ACE 8308,氯离子含量和总碱量均符合GB8076-2008标准规定。混凝土减水率不小于25%。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52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加工系统
- 下一篇:基于区块链的开票方法、装置、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