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磁共振信号接收机及核磁共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5332.8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6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汪卫建;李淑健;张赞霞;程敬亮;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R33/36 | 分类号: | G01R3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磁共振 信号 接收机 设备 | ||
1.一种核磁共振信号接收机及核磁共振设备,包括再生接收电路、频偏识别电路、交调补偿电路、增益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接收电路采用高阻抗、低噪跟随电路接入接收机中接收线圈感应的信号,之后进入三极管Q2为核心的振荡器,振荡器震荡频率与发射机发射的信号频率一致,实现再生接收;
所述频偏识别电路将振荡器震荡频率的脉宽与上下限截止频率的脉宽进行比较,在频带范围内时,与门U1输出高电平,晶闸管VTL1导通,交调补偿电路工作,否则,三极管Q6导通,输出中断信号到发射机扫描控制单元;
所述交调补偿电路采用运算放大器AR2为核心的消噪电路,对负极性的干扰脉冲,采取反馈噪声信号幅度进行分离,正极性的大幅度信号限幅,减小非线性及噪声影响;
所述增益放大电路接收交调补偿电路输出信号,通过运算放大器AR3为核心的放大器进行可控增益放大后进入后级处理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信号接收机及核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接收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1的一端连接接收线圈感应的信号,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的一端、场效应管Q1的栅极,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2连接地,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5V,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感L1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接待电阻R4的一端、接地电容C5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5的一端、接地电容C6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9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再生接收电路输出信号,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变容二极管DC1的负极,变容二极管DC1的正极连接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信号接收机及核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偏识别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R4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5V,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1的引脚A,运算放大器AR4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1的引脚B,与门U1的引脚Y分别连接晶闸管VTL1的控制极、电阻R21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电源+5V,三极管Q6的集电极和接地电阻R22的一端连接到发射机扫描控制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信号接收机及核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调补偿电路包括晶闸管VTL1,晶闸管VTL1的阳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晶闸管VTL1的阴极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1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2的同相输入端、场效应管T1的源极,运算放大器AR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场效应管T1的漏极,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位器RW1的下端,电位器RW1的可调端连接场效应管T1的栅极,电位器RW1的上端连接电源+9V,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23连接电源-5V,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7连接检测的噪声信号幅度,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0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2的反相输入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信号接收机及核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放大电路包括电感L3、电阻R14,电感L3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5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3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5的源极,场效应管Q5的漏极和运算放大器AR3的输出端连接到后级处理电路,运算放大器AR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地,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OP1的引脚2,光电耦合器OP1的引脚1连接电源+5V,光电耦合器OP1的引脚4连接电源-2.5V,光电耦合器OP1的引脚3连接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5的栅极、电解电容E1的正极,电解电容E1的负极连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533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水化硬化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电池组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