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息化资产数据异常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5351.0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8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F16/2458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鹏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息化 资产 数据 异常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政务服务数据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信息化资产数据异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不同的探测维度探测不同的信息化系统,生成探测报告,针对过去探测留存,可进行比对并生成比对报告;先整理应用系统相关的资产信息,理清各信息与应用系统间的关系,分析各个可探测的相关维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支持灵活选择维度探测,促进加快消除疑似“僵尸”信息系统,促进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提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支撑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政务服务数据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信息化资产数据异常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对信息除僵、整合做了重要强调,要“审”“清”结合,加快消除“僵尸”信息系统。
基本完成对系统使用与实际业务流程长期脱节、功能可被其他系统替代、所占用资源长期处于空闲状态、运行维护停止更新服务,以及使用范围小、频度低的“僵尸”信息系统的清理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的构建虚拟机镜像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信息化资产数据异常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不同的探测维度探测不同的信息化系统,生成探测报告,针对过去探测留存,可进行比对并生成比对报告;
先整理应用系统相关的资产信息,理清各信息与应用系统间的关系,分析各个可探测的相关维度。
进一步的,具体包括以下:
S1、疑似僵尸系统探测;
S2、高投低产系统探测;
S3、系统相似度探测。
进一步的,html页面进行探测维度值选择,运用js技术将选好的纬度值传到java后台,java后台调用mysql数据库进行sql查询,查询出符合维度的系统为疑似僵尸系统。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所述探测维度包括表数量、表数据存储量、数据月增长量、月增长数据量占总量比、数据库实例数、系统用户数量、系统已上线时间、系统服务器数量、服务运维时间是否已结束、有无对应业务事项和是否产生信息资源目录。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html页面进行探测维度值选择,运用js技术将选好的纬度值传到java后台,java后台调用mysql数据库进行sql查询,查询出符合维度的系统为高投低产系统。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的探测维度包括系统项目资金、信息资源目录数量、表数量、表数据存储量、数据月增长量、月增长数据量占总量比、数据库实例数和系统用户数量。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html页面进行探测维度值选择,运用js技术将选好的纬度值传到java后台,java后台调用mysql数据库进行sql查询,查询出符合维度的系统为相似系统。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探测维度包括系统名称相似、系统功能描述相似、系统共用数据库、系统资源目录相似和系统支撑业务事项相似。
本发明的一种信息化资产数据异常分析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支持灵活选择维度探测,促进加快消除疑似“僵尸”信息系统,促进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提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支撑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是一种信息化资产数据异常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未经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5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政务服务终端的页面自适应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导热硅脂及其制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