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辐射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6015.8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9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黎大兵;贾玉萍;孙晓娟;蒋科;陈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21H1/06 | 分类号: | G21H1/06;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长春中科长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8 | 代理人: | 高一明;郭婷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辐射 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辐射电池主要包括:依次形成于衬底上的半导体转换层、石墨烯上电极、以及形成于衬底下方的金属下电极。利用石墨烯小原子序数的特点,突破传统Beta辐射电池中金属上电极对Beta粒子的沉积作用而导致的电池转换效率降低的弊端。实现一种Beta电子高透过率电极,同时结合石墨烯的高载流子迁移率,增强辐射产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实现高效半导体辐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辐射电池。
背景技术
核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深海探测领域、微型电机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利用辐射伏特效应的半导体辐射电池,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易于集成化的特点。伴随着半导体材料制备工艺的成熟,成为最有潜力的辐射电池能量转换材料。在传统核电池制备工艺中,常用电极材料是Al、Cu、Au、Ni、Ag、Pt等金属或者合金。但发射源在金属电极层中沉积基本上都转换成热能,而且原子序数越高,沉积概率越大。因此,电极一般选择原子序数小的薄层金属电极。但是,目前常用的金属电极原子序数都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电极半导体Beta辐射电池。石墨烯是碳元素组成,具有低的原子序数,可以减少发射源的沉积;同时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以实现电子空穴对的迅速分离。因此,可以提高辐射电池的有效吸收效率和能量转换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半导体辐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形成于衬底上方的半导体转换层和石墨烯上电极、以及形成于衬底下方的金属下电极。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上电极层的厚度在1-100nm。
优选地,半导体转换层的材料选择为SiC、GaN、ZnO、金刚石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半导体转换层的结构为PN结结构、PIN结结构或肖特基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下金属电极材料为Ti、Al、Au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金属电极的接触类型是欧姆接触。
优选地,半导体Beta辐射电池的石墨烯上电极制备方法包括:
S1:碳化硅热分解法,主要应用于碳化硅辐射电池。
S2:湿法转移CVD石墨烯法,可以应用于任何材料的辐射电池,例如SiC、GaN、ZnO、金刚石辐射探测器。
S3:旋涂\滴涂\喷涂石墨烯溶液法,可以应用于任何材料的辐射电池,例如SiC、GaN、ZnO、金刚石辐射探测器。
优选地,利用掩膜法在石墨烯上电极上制备金属接线点,完成石墨烯电极Beta辐射电池的制备。
本发明能够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石墨烯原子序数小,突破了传统Beta辐射电池中金属电极对Beta粒子的沉积作用而导致的电池转换效率降低的弊端,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
2、石墨烯载流子迁移率高,促进了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提高了电池的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N型半导体辐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IN型半导体辐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肖特基型半导体辐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
衬底1、半导体转换层2、石墨烯上电极3、金属下电极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60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母线保护软件的功能选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