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骨科下肢骨折辅助行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6280.6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1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琳;郭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琳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A61H33/06 |
代理公司: | 太原九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7 | 代理人: | 张阳阳 |
地址: | 553300 贵州省毕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骨科 下肢 骨折 辅助 行走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骨科下肢骨折辅助行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基座壳体、两个互相对称的大腿辅助支撑板和两个互相对称的小腿辅助支撑板,所述基座壳体的两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皮带;运用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针对设计出贴合于人体的大腿与小腿曲面的大腿辅助支撑板与小腿辅助支撑板配合于患者的腿部,以第一连接壳体和第二连接壳体铰接于基座壳体为基础出发点,利用第一连杆配合第一套筒、第二连杆配合第二套筒,并且在第一限位盘与第二限位盘、第三限位盘与第四限位盘的作用下配合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中途使用滚针轴承配合于膝盖的位置,不影响人体行走的需求下以机械配合与联动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腿部的康复行走训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骨科下肢骨折辅助行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由于高危工作或其他因素所带来的腿部骨折现象与比例逐步攀升;虽然在现代医疗科技的帮助下,大腿或小腿部的骨折可以快速治疗并脱离危险,但是后续的恢复仍然需要患者自身的体质来决定;通常情况下在骨质恢复后,患者由于受损的肌肉神经并未完全恢复,所以仍然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行走辅助治疗疗程,以帮助加速肌肉神经的再生;在以往的情况下通常这种疗程需要患者在多名医护人员的搀扶下进行看护与指导训练,然而患者本身并没有相应的保护与辅助措施,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腿部的二次挫伤;虽然现有技术中有部分大腿箍板和小腿箍板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但是这种结构整体而言只是一种大型套筒,而人体腿部是不规则的曲面立体,这就导致了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理念,且会对患者造成更严重的不适性,甚至延缓患者的康复。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一种中医骨科下肢骨折辅助行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骨科下肢骨折辅助行走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骨科下肢骨折辅助行走装置,包括基座壳体、两个互相对称的大腿辅助支撑板和两个互相对称的小腿辅助支撑板,所述基座壳体的两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皮带,所述基座壳体的后表面铰接有第一连接壳体,所述基座壳体的后表面铰接有第二连接壳体,所述基座壳体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
所述大腿辅助支撑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垫,所述第一加热垫的外表面粘接有第一中医药护棉垫,所述大腿辅助支撑板的外表面底部焊接有第一连接台,所述大腿辅助支撑板的外表面上部焊接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内侧壁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一滚球,所述第一滚球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所述小腿辅助支撑板的外表面焊接有第二连接台,所述小腿辅助支撑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加热垫,所述第二加热垫的内侧壁粘接有第二中医药护棉垫,所述第一连接台的外表面与所述小腿辅助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接台的内侧壁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二滚球,所述第二滚球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壳体的内侧壁滚动连接;
所述蓄电池的电性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加热垫和第二加热垫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皮带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皮带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大腿辅助支撑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织物带,所述小腿辅助支撑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织物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台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于滚针轴承的外瓦,所述小腿辅助支撑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滚针轴承的内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外表面焊接有第一限位盘,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焊接有第二限位盘,所述第一限位盘与所述第二限位盘相邻的一侧面焊接有第一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琳,未经张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6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缩空气质量检测仪运输装置
- 下一篇:基于事件链的多轮问答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