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硫回收尾气脱硫脱硝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6989.6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5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峰;李承泉;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6 | 分类号: | B01D53/56;B01D53/86;B01D45/16;B01D50/00;B01D53/76;F23G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胡正 |
地址: | 224051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回收 尾气 脱硫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硫回收尾气脱硫脱硝装置及方法。本装置包括方法包括焚烧炉、锅炉燃烧区、除尘器以及脱硫塔等,通过将硫回收尾气进行焚烧,其中,硫回收尾气中的硫化物转化为二氧化硫;使焚烧后的硫回收尾气与锅炉烟气汇合形成汇合烟气,汇合烟气进入吸收塔,在吸收塔中,汇合烟气经吸收液逆流吸收后排放;其中,所述吸收液为含有铵盐的水溶液,所述铵盐为硫酸铵与亚硫酸铵的混合物。本发明的装置及方法可以保证硫回收尾气经脱硫系统后达到超低排放的标准。同时降低了投资和操作难度,减少了占地面积,提高了能量综合利用效率,还可以起到以废治废的良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硫回收尾气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硫回收尾气脱硫脱硝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及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硫化氢的气体。对于这部分气体通常采用克劳斯硫回收工艺将硫化氢转化为单质硫加以回收,含少量硫化氢、COS、CS2的尾气进入焚烧炉,进一步将含硫化合物转化为二氧化硫后进入脱硫系统处理。
氨法脱硫工艺由于在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时副产物为硫铵化肥,且无废水和新增废气排放,在硫回收尾气处理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如CN1035521060 B《利用锅炉烟气氨法脱硫处理硫回收尾气的方法》中描述的,将硫回收尾气焚烧炉后的尾气与锅炉烟气混合进入氨法脱硫塔以达到去除二氧化硫的目的。采用这种方法,硫回收尾气不需要单独建设氨法脱硫塔,可以与锅炉的烟气协同处理,节约投资。但是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硫回收尾气与锅炉尾气很难混合均匀,在脱硫塔内烟气易产生短路,影响脱硫效果;另一方面,硫回收尾气特别是煤化工行业硫回收尾气除了含硫化物外,还有大量的其他有机物,经焚烧炉后不能完全去除,在氨法脱硫塔内冷凝既会对硫酸铵结晶产生影响,也会随净烟气排出,造成烟羽拖尾,出口尘土的含量超标。最后,采用此方法,硫回收尾气NOX无法脱除。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将经焚烧炉后的尾气送入锅炉作为补充气,利用锅炉炉膛的高温,对尾气中的有机物杂质进行二次去除,再通过SNCR+SCR联合工艺和氨法脱硫装置使得烟气达标排放,不需要新增硫回收尾气脱硝装置,节约了投资。保证了脱硫装置的稳定运行,烟气达标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硫回收尾气脱硫脱硝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硫回收尾气脱硫脱硝装置,包括焚烧炉、锅炉燃烧区、除尘器以及脱硫塔;所述焚烧炉将硫回收尾气进行焚烧;焚烧后的硫回收尾气进入锅炉燃烧区的锅炉炉膛进行二次燃烧;再通过除尘器进一步除去烟气中含有的颗粒物质;最后再经过脱硫塔去除二氧化硫后排放。
所述硫回收尾气燃烧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S+3O2=2SO2+2H2O 。
较佳的,所述一种新型硫回收尾气脱硫脱硝装置中还设有旋风分离器。
所述旋风分离器设置上下两个进出口;所述上方的进口与烟道连接;所述下方的出口与锅炉相连,未燃尽的灰通过下方的出口返回锅炉继续燃烧。
较佳的,所述一种新型硫回收尾气脱硫脱硝装置中设有SNCR喷淋区;所述SNCR喷淋区上设有喷氨格栅;所述锅炉燃烧区焚烧的烟气一路是经过SNCR喷淋区;在SNCR喷淋区与通过喷氨格栅喷入的氨气发生反应后再通过烟道通入旋风分离器。
较佳的,所述一种新型硫回收尾气脱硫脱硝装置中设有SCR喷淋区;所述SCR喷淋区也设有喷氨格栅;所述旋风分离器中混合的烟气在SCR喷淋区与通过喷氨格栅喷入的氨气发生反应。
较佳的,所述一种新型硫回收尾气脱硫脱硝装置中还设有SCR反应区;所述SCR反应区内设置了2+1的催化剂模式,安装2层催化剂,预留1层;所述通过SCR喷淋区后的烟气在SCR反应区发生催化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69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MOS管散热器安装夹具
- 下一篇:一种如皋黄鸡的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