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光照聚能的室内加湿建筑幕墙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7140.0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3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赵艳荣;梁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艳荣 |
主分类号: | F24S10/70 | 分类号: | F24S10/70;F24S23/30;F24S23/70;F24S25/60;F24F6/04;E04B2/88;E04B1/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光照 室内 加湿 建筑 幕墙 | ||
本发明公开了建筑幕墙技术领域的一种利用光照聚能的室内加湿建筑幕墙,包括玻璃幕墙和安装架体,玻璃幕墙的上下侧均安装集热面板,所述集热面板的背面连接湿度保持箱,集热面板中通过凸透镜对光线进行聚集,配合聚光罩对集热管进行升温,湿度保持箱内部设置有蒸发支架,蒸发支架将湿度保持箱的内侧分隔成上层的蒸发腔和下层的储水腔,所述蒸发支架上放置有吸水蒸发块,本发明将集热面板组装在传统玻璃面板的上下两侧,集热面板可对湿度保持箱中持续供热,时间的推移时,光线从不同方向照射到集热面板中,仍然可以聚光加热升温,热量加速对海绵块中水分蒸发速度,使水汽从盖体的蒸发口蒸发出去,对室内进行加湿,保持室内湿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幕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光照聚能的室内加湿建筑幕墙。
背景技术
建筑幕墙是一种全透明、全视野的玻璃幕墙,是由支承结构体系与面板组成的,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利用玻璃的透明性,追求建筑物内外空间的流通和融合,使人们可以透过玻璃清楚地看到玻璃的整个结构系统,使结构系统由单纯的支承作用转向表现其可见性,从而表现出建筑装饰的艺术感、层次感和立体感。具有重量轻、选材简单、加工工厂化、施工快捷、维护维修方便、易于清洗等特点。其对于丰富建筑造型立面效果的功效是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是现代科技在建筑装饰上的体现。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736493B,一种利用光照聚能的室内加湿建筑幕墙,包括幕墙内玻璃和幕墙外玻璃,幕墙内玻璃和幕墙外玻璃均固定连接有地面上,幕墙内玻璃和幕墙外玻璃之间固定连接有相变材料块,相变材料块与地面固定连接,地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且防护板与幕墙外玻璃连接,地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盒,且储水盒与幕墙内玻璃相接触,储水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加湿盒,可以实现大幅提升对热能的利用,并可间接利用热能参与湿度的调节,采用相变材料,大幅减少了现有技术中湿度调节所耗费的能量,也可减少水的使用量,同时在温度较高时便于降温,节能环保,便于后期的维护。此种设计在现有的玻璃幕墙单一的功能上做了加湿的改进方案,利用了电热网进行加热,通过相变材料进行储热加湿,此种能量的利用方式还是会消耗大量的电能才能实现加热加湿,实则并不环保,而针对建筑幕墙本身就是设置在户外,可接收到阳光,大量的太阳能被浪费的情况,一般的光电转化设备效率低,无法实现光-电-热的有效转化,从而实现有效的玻璃幕墙室内加湿的功能。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利用光照聚能的室内加湿建筑幕墙,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光照聚能的室内加湿建筑幕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能量浪费、光电热转化效率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线聚集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光照聚能的室内加湿建筑幕墙,包括玻璃幕墙和安装架体,所述玻璃幕墙通过安装架体固定安装在建筑物支承结构上,所述玻璃幕墙的上下侧均安装集热面板,所述集热面板的背面连接湿度保持箱;所述集热面板中平铺设置有一排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进行聚集,所述集热面板的水平中心一侧安装有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水平中心另一侧安装有聚光罩,聚光罩将光线聚集反射到集热管的另一侧表面;所述湿度保持箱内部设置有蒸发支架,所述集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蒸发支架的两端,所述蒸发支架将湿度保持箱的内侧分隔成上层的蒸发腔和下层的储水腔,所述蒸发支架上放置有吸水蒸发块,所述蒸发支架利用热能使吸水蒸发块进行快速吸水蒸发。
优选的,所述凸透镜的聚光区域集中在集热管的外表面一侧,所述聚光罩由双弧形面为一个单元的若干该单元排列组成,双弧形面为一个单元组合呈“”字形,其聚光区域在集热管的外表面另一侧,所述聚光罩的内侧壁上涂装有反光膜。
优选的,所述玻璃幕墙包括钢化玻璃、连接条一和连接条二,所述连接条一设置在玻璃幕墙的左右两侧,进行相邻玻璃幕墙的密封组装,所述连接条二设置在玻璃幕墙的上下两侧,且均为“工”型密封条,所述钢化玻璃以及集热面板插接在连接条二的上下两侧的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艳荣,未经赵艳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71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板卷压成型合页
- 下一篇:一种口岸大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