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零能耗社区的跨季节蓄能供冷和供暖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7830.6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3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芯岩;张时聪;刘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89;F24D19/10;F24D15/04;F24D15/02;F24S20/40;F25B30/06;F28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28 | 代理人: | 钱莺勤;王斌腾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耗 社区 季节 蓄能 供暖 方法 系统 | ||
1.近零能耗社区的跨季节蓄能供冷和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在夏季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满足建筑供冷需求;
在冬季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满足建筑供暖需求;以及
在过渡季采用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收集热量并采用所述地源热泵系统将热量导入土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零能耗社区的跨季节蓄能供冷和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冬季采用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为所述地源热泵系统收集热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零能耗社区的跨季节蓄能供冷和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在冬季采用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为所述地源热泵系统收集热量中,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通过蓄热水箱为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热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零能耗社区的跨季节蓄能供冷和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水箱通过板式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地源热泵系统的热泵机组的冷凝器的回水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零能耗社区的跨季节蓄能供冷和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在过渡季采用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收集热量并采用所述地源热泵系统将热量导入土壤中,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通过板式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土壤换热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零能耗社区的跨季节蓄能供冷和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在冬季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满足建筑供暖需求中,地源热泵系统通过毛细管网辐射器满足建筑供暖需求。
7.近零能耗社区的跨季节蓄能供冷和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地源热泵系统(10),其包括:
一个地埋管土壤换热器(12),其埋置与土壤中,和
一个热泵机组(14),其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地埋管土壤换热器(12);及
一个太阳能集热系统(20),其包括:
一个太阳能集热器(22),其设置于户外,和
一个第一板式换热器(24),其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2)和所述地埋管土壤换热器(12),
一个电磁阀(26),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24)和所述地埋管土壤换热器(12)之间的管道上,和
一个太阳能控制器(27),其信号连接所述电磁阀(26)并能够控制所述电磁阀(26)的开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零能耗社区的跨季节蓄能供冷和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20)还包括一个蓄热水箱(28),所述蓄热水箱(28)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2)和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24)。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零能耗社区的跨季节蓄能供冷和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零能耗社区的跨季节蓄能供冷和供暖系统还包括数个毛细管网辐射器(30),所述毛细管网辐射器(30)设置于建筑物内并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热泵机组(14)。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零能耗社区的跨季节蓄能供冷和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20)还包括一个第二板式换热器(25),其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2)和所述热泵机组(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78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持多协议多规则的工业设备数据转发方法
- 下一篇:冷凝换热器及其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