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折痕低弹轧光涂层复合整理涤纶印花织物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7913.5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2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许尔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圣山科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04 | 分类号: | D06N3/04;D06N3/00;D06B3/28;D06C7/02;D06C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龙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0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痕 轧光 涂层 复合 整理 涤纶 印花 织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折痕低弹轧光涂层复合整理涤纶印花织物,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步骤一,坯布准备;步骤二,坯布退浆和染色;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染色好的织物送入定型机定型;步骤四:通过静电吸引的方式将长纤维按照预定的方向铺设后在进行轧光,轧光时的轧光温度至少160℃,轧点压力100吨,速度50M/min,通过两遍轧光;步骤五:进行涂层整理,涂层材料包括30%丙烯酸树脂、稀释剂甲苯、交联剂和促进剂,涂层材料中各组分的重量比为30%丙烯酸树脂:稀释剂甲苯:交联剂;促进剂等于100:15:3:0.5。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涤纶织物,涉及一种无折痕低弹轧光涂层复合整理涤纶印花织物。
背景技术
当下,人们对纺织制品织物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有流行的款式和花色,还要求织物具有良好的性能。其中考核织物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织物折痕回复性能。
测定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方法很多,但最常见还是测定织物折叠试样折痕回复角,其方法是在一定大气条件下,将规定形状和尺寸的织物试样折叠并加压一定时间,释重后,测定织物回复的角度。按照测定回复角试样的折痕线位置,分为水平法和垂直法。一方面水平法是指试样折痕回复时,折痕线与水平面平行,测量回复角度的方法;别一方面垂直法是指试样折痕回复时,折痕线与水平面垂直,测量回复角度的方法。涤纶织物不仅结实耐用,且具有弹性好、不易变形、耐腐蚀和耐日晒牢度好等特点,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多的一种化纤纺织面料。纯涤纶布生产常规流程工艺:坯布→染缸除油收缩→坯布预定型→染色→后整理定型成品。但在实际生产中,采用上述工艺时经常出现布面折痕,尤其是染深色时折痕更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时经常出现布面折痕,尤其是染深色时折痕更为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无折痕低弹轧光涂层复合整理涤纶印花织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折痕低弹轧光涂层复合整理涤纶印花织物,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一,坯布准备;
步骤二,坯布退浆和染色;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染色好的织物送入定型机定型;
步骤四:通过静电吸引的方式将长纤维按照预定的方向铺设后在进行轧光,轧光时的轧光温度至少160℃,轧点压力100吨,速度50M/min,通过两遍轧光;
步骤五:进行涂层整理,涂层材料包括30%丙烯酸树脂、稀释剂甲苯、交联剂和促进剂,涂层材料中各组分的重量比为30%丙烯酸树脂:稀释剂甲苯:交联剂;促进剂等于100:15:3:0.5。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是:涤纶印花织物的抗褶皱性能提升是通过在现有技术,对工艺改进,低弹涤纶布在涂层整理前增加了轧光整理,减少胶液的渗透,使涂层均匀分布后大幅降低折痕现象。同时通过扎光/涂层复合整理,对布面表面的细长纤维进行了整理,将细长纤维按照预定的方向铺设,减少胶液的渗透,使涂层均匀分布后大幅降低折痕现象,提高了无折痕低弹涤纶印花涂银布的成品质量。此外,织物的折痕回复角和DP等级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织物折痕回复角对DP等级有直接的影响。其中关键技术为:选用100%涤纶面料为基布,按指定颜色染色为标准样色,以染色基布为基础进行布面平整度定型整理,将定型整理后的基布进行单辊轧光处理,采用丙烯酸酯浆胶在基布的轧光面进行涂层。如采用本发明制成的雨伞,使雨伞织物能经受 10 级台风和暴雨的多次侵袭,提高雨伞的使用寿命。产品通过扎光/涂层复合整理,在涂层整理之前加入轧光整理过程,并在轧光过程中,对布面表面的细长纤维进行了整理,将细长纤维按照预定的方向铺设,可明显减少胶液的渗透,使涂层均匀分布后大幅降低折痕现象,织物 DP 等级大幅度提高,相应的抗褶皱性能也随之提高,织物的折痕回弹性明显优于常规低弹涤纶银胶布产品。
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一中,选用涤纶面料,经纬丝规格均为 50/36F ,经纬密度要达到204条以上,将该坯布进行缝头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圣山科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圣山科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7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外线消毒盒及紫外线灯珠的位置装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