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体低压管系气密性检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8385.5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1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卢安华;张旭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体 低压 气密性 检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体低压管系气密性检验方法,采用特制的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密封机构及第二密封机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与第二密封机构分别安装于管系的两端实现对管系的封堵,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第二压板、第二顶塞、第二胀芯、第二闷板、中空螺栓及第二螺帽,第二压板、第二顶塞、第二胀芯、第二闷板的中心贯穿设置有第二螺栓孔,所述中空螺栓由第二压板的一侧穿入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帽安装于中空螺栓位于第二闷板的一侧,所述中空螺栓连接供气系统。本发明在低压管路气密性检测时,将第一密封机构与第二密封机构放入管系的两侧,第一胀芯与第二胀芯分别与管道贴紧,达到一端密封,一端进气的作用,密封效果好且不会对管系造成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管系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体低压管系气密性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船体管道铺设好后,经常会对其进行气密性检验,低压管路的气密性检验所采用的封闭措施是一种临时的堵板,密封效果较差,而进气端通常采用的是焊接的方式,将进气端连接管路,试验后火工割掉,这种方式对管路有一定的损伤。鉴于此,亟需一种新的密封方式完成对低压管系的密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船体低压管系气密性检验方法,本发明能够在不对低压管路造成损伤的情况下完成对低温管路的密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船体低压管系气密性检测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密封机构及第二密封机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与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分别安装于管系的两端实现对管系的封堵,
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压板、第一顶塞、第一胀芯、第一闷板、实芯螺栓及第一螺帽,所述第一压板、所述第一顶塞、所述第一胀芯、所述第一闷板的中心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胀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顶塞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闷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胀芯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压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塞远离所述第一胀芯的一侧,所述实芯螺栓由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穿入所述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帽安装于所述实芯螺栓位于所述第一闷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第二压板、第二顶塞、第二胀芯、第二闷板、中空螺栓及第二螺帽,所述第二压板、所述第二顶塞、所述第二胀芯、所述第二闷板的中心贯穿设置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胀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顶塞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闷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胀芯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压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顶塞远离所述第二胀芯的一侧,所述中空螺栓由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穿入所述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帽安装于所述中空螺栓位于所述第二闷板的一侧,所述中空螺栓连接供气系统。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顶塞之间、所述第一闷板与所述第一胀芯之间、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二顶塞之间、所述第二闷板与所述第二胀芯之间设置有硅胶垫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顶塞、所述第二顶塞的纵向截面为梯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胀芯、所述第二胀芯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帽、所述第二螺帽位于管系的外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空螺栓的端部设置有供气系统接口。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船体低压管系气密性检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实芯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闷板、硅胶垫片、第一顶塞、第一胀芯、硅胶垫片及第一闷板,并通过第一螺帽预固定,形成第一密封机构;将中空螺栓依次穿过第二闷板、硅胶垫片、第二顶塞、第二胀芯、硅胶垫片及第二闷板,并通过第二螺帽预固定,形成第二密封机构;
步骤二、将第一密封机构、第二密封机构分别设置于管系的两端,拧紧第一螺帽与第二螺帽,实现对管系的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83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