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区域电网接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8583.1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1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平;王宏疆;宁超;梁桢;白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孟阿妮;张小勇 |
地址: | 831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电网 接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多区域电网接线方法,包括供电区域、变电场、基础支路、二级支路及总输电路;所述供电区域位于基础支路的末端;所述变电场位于基础支路与二级支路的连接处及二级支路与总输电路的连接处;通过在基础支路方面进行有效的分网调配,使得整体的电路传输出现更加有效的组合,减少因传输及变电过程过量损耗,继而避免了原有的供电量过低时,因自身传输及变电损耗使得由变电场传输出的电量过低问题,继而使得整个输电架构的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接线架构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多区域电网接线方法。
背景技术
多能源开发发电,是基于现有的发展状况,而新疆地区在其地理条件下,适用于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而这两种发电方式多数收束于天气装置,继而导致整体的发电方式并不稳定,继而导致同一供电区域所能连接的变电场的实际负载无法得到保证,继而使得出现资源浪费,同时由于供电区域的供电量问题,使得变电的损耗增加,无法保证有效的变电供给,为此我们提出多区域电网接线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区域电网接线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多区域电网接线方法,包括供电区域、变电场、基础支路、二级支路及总输电路:
所述供电区域位于基础支路的末端;
所述变电场位于基础支路与二级支路的连接处及二级支路与总输电路的连接处;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现有的供电区域计算供电设备的供电量的上限与下限;
步骤二:基于获得的当前供电量的上限与下限确定当前的供电连接线路;
步骤三:对同一供电区域布局两条输电线路;
步骤四:基于每个供电区域的不同供电线路连接不同的变电场;
步骤五:位于基础支路与二级支路连接处的变电场对当前连接的基础支路进行入电量的计算,对并网的变电设施进行有效占比调配;
步骤六:低于设计阈值的电量输入,通过继电设备进行断电,对基础支路的并网进行重新调配。
优选的,步骤一中的计算方法是基于现有的地理状况、发电设备数量及发电设备的额定发电载荷:
优选的,基于地理状况计算有效光照值及风速值,通过有有效光照值及风速值,计算有效发电值,当计算获得有效发电值大于额定发电载荷时,其最大发电值为额定发电值,通过发电设备数量与计算获得的有效发电值进行乘积获得供电量的上限与下限。
优选的,步骤二中的供电线路的选择方式,基于两支路所连接的变电场的接入的最低值进行分载的接入,继而进行有效的调配,且两接入电厂的相对传输距离相对较近。
优选的,所述供电区域设置有继电设备,所述继电设备基于控制系统对当前供电量进行评判进行线路选定操作。
优选的,所述基础支路相互交叉连接上路端变电场,所述二级支路非交叉连接总输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基础支路方面进行有效的分网调配,使得整体的电路传输出现更加有效的组合,减少因传输及变电过程过量损耗,继而避免了原有的供电量过低时,因自身传输及变电损耗使得由变电场传输出的电量过低问题,继而使得整个输电架构的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布局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85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