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居家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照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19596.0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3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宋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67/10 | 分类号: | H04L67/10;H04L9/40;G08B21/04;G06Q50/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丁博寒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居家 社区 互助 养老 服务 照护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居家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照护系统,包括:居民服务终端,接收第一用户通过第二用户和第三用户确认后的操作信息,数据加密模块,接收并对操作信息进行加密,且形成密钥数据;数据传输模块,接收加密后的操作信息和密钥数据,并将加密后的操作信息传输至第一用户的居民服务终端,将密钥数据传输至第二用户和第三用户的居民服务终端;执行模块,在第一用户家中通过密钥数据针对加密后的操作信息的解密生成反馈信息;网络模块,将互助数据形成新区块加入区块链。通过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使得社区内老人的操作可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且处理结果可确认和追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居家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照护系统。
背景技术
互助式养老指的是专业养老社工组织在社区开展工作,以唤醒和提升老人生命活力作为养老的第一要素,通过运动、饮食、起居与情绪管理形成系统的健康生活指导方案。靠动员老人互助和伙伴式陪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落实健康指导方案,在康复身心上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发起成立互助社,带动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以互助的方式解决社区养老问题。借助精准评估分析需求,以数据库建立为依托,链接爱心服务商等社会资源,提供各项居家养老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低成本运营和深度满足需求的互助式的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针对社区互助养老工作并没有专门的服务系统对包括老人相关健康和行为信息,以及互助工作相关信息等各项数据进行可靠的管理,通过社区管理中心进行管理的方式使得互助的群体中的各项信息均需要通过管理中心进行转达,难以保证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社区内的互助行动也难以真正发挥全员优势。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居家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照护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居家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照护系统,有效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区块链的居家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照护系统,包括:
居民服务终端,设置在用户家中,接收第一用户通过第二用户和第三用户确认后的操作信息,所述操作信息包括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和第三用户的第一标识;
数据加密模块,接收并对所述操作信息进行加密,且形成用于解密的唯一的密钥数据;
数据传输模块,接收加密后的所述操作信息和密钥数据,并将加密后的所述操作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用户的居民服务终端,以及,将所述密钥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用户和第三用户的居民服务终端;
执行模块,在第一用户家中通过所述密钥数据针对加密后的所述操作信息的解密生成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和/或第三用户的第二标识;
网络模块,同步社区网络环境,记录由操作信息、加密后的操作信息、密钥数据、反馈信息和加密后的反馈信息组成的互助数据,并将所述互助数据形成新区块加入区块链。
进一步地,所述密钥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和第三用户的第三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日常护理、紧急救护和其他三种功能的标识。
进一步地,还包括查询模块,对所述操作信息中所标识的第二用户和第三用户进行查询,查询的信息为接受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比例,当比例小于设定值时默认其并未接受任务。
进一步地,还包括计时模块,用于计算互助请求行为发生到操作信息形成的时间差,并将所述时间差广播到社区网络内的其他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95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型防振锤试验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动气室卡箍自动连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