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束干燥机废热回收装置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9850.7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1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孙钦波;王小平;张婷婷;刘世周;翟德亮;莫宗志;王旭东;吴松民;王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2650 内蒙古自治区呼***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束 干燥机 回收 装置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束干燥机废热回收装置及应用,它包括管束干燥机、废热回收塔和浸泡罐;管束干燥机通过引风机与废热回收塔底部的进气口连通;废热回收塔的内部自上向下依次设有预热器和分流器;废热回收塔的顶端设有进液口和排放管;进液口通过离心泵一与浸泡罐底端的出液管连通;废热回收塔的底端设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离心泵二与浸泡罐顶端的进液管连通。本发明节省了相当可观的净化成本,同时还能对废热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从浸泡罐抽出的浆料从废热回收塔的顶端进入,流入预热器内部,与此同时,从废热回收塔底部进入上升的高温废气也进入该区,两者在这一区域进行不混合地第一次热量交换,即预热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量回收利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束干燥机废热回收装置及应用。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玉米皮烘干和蛋白粉烘干都会利用管束干燥机对其进行干燥,干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含有较高的热量,温度高达83℃以上。而且,废气有比较大的异味,需要经过净化降温处理后才能排放,受到目前环保要求的影响,企业对废气处理的投入较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虽然废气中有较大的异味,不能对产品进行加热,但是在其他工序中还是有利用之处,如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浸泡罐用于原料的浸泡,需要将浸泡液加温后才能起到良好的浸泡效果,传统的都是采用额外的加热装置对浸泡液进行加温,既需要购置额外的设备,还增加了生产和用工的成本,而干燥产生的高温废气中虽然有明显异味,但是对浸泡效果不会产生影响,因此,设计一种对干燥废气进行再回收利用的装置显得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管束干燥机废热回收装置及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束干燥机废热回收装置,其要点是它包括管束干燥机、废热回收塔和浸泡罐;
所述管束干燥机通过引风机与所述废热回收塔底部的进气口相互连通;所述废热回收塔的内部自上向下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预热器和分流器;所述废热回收塔的顶端设有进液口和排放管;所述进液口通过离心泵一与所述浸泡罐底端的出液管相互连通;
所述废热回收塔的底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通过离心泵二与所述浸泡罐顶端的进液管相互连通。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管束干燥机废热回收装置在淀粉生产中的应用。
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成本低,节省了相当可观的净化成本,同时还能对废热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从浸泡罐抽出的浆料从废热回收塔的顶端进入,流入预热器内部,与此同时,从废热回收塔底部进入上升的高温废气也进入该区,两者在这一区域进行不混合地第一次热量交换,即预热过程。
然后,浆料向下流动至分流器时,在向下均匀分流的过程中,与高温废气进行完全的混合,两者在这一区域进行直接接触地第二次热量交换,即充分的换热过程。通过两次热量交换达到需要的温度后,浆料从废热回收塔底部的出液口流出,通过离心泵二回到浸泡罐内进行作业即可。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束干燥机 2、引风机 3、废热回收塔 4、浸泡罐 5、离心泵二 6、离心泵一7、预热器 8、分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1,本发明一种管束干燥机废热回收装置及应用,它包括管束干燥机1、废热回收塔3和浸泡罐4;
所述管束干燥机1通过引风机2与所述废热回收塔3底部的进气口相互连通;所述废热回收塔3的内部自上向下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预热器7和分流器8;所述废热回收塔3的顶端设有进液口和排放管;所述进液口通过离心泵一6与所述浸泡罐4底端的出液管相互连通;
所述废热回收塔3的底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通过离心泵二5与所述浸泡罐4顶端的进液管相互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98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