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束废气异味及粉尘综合处理装置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9855.X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5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平;孙钦波;张婷婷;刘世周;杨鑫哲;刘庆波;刘少堂;王伟涛;吴松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53/78;B01D5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2650 内蒙古自治区呼***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束 废气 异味 粉尘 综合 处理 装置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束废气异味及粉尘综合处理装置及应用,它包括碱洗喷淋塔;碱洗喷淋塔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排气管和排污管;碱洗喷淋塔的顶部设有除雾透气过滤网;碱洗喷淋塔内的底部设有储液箱;碱洗喷淋塔的底部设有进气管;碱洗喷淋塔的上部设有盘管;所述盘管通过泵站与碱液箱相互连通;所述盘管的外径处设有若干雾化喷嘴。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成本低,节省了相当可观的净化成本,同时还能对废热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量回收利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束废气异味及粉尘综合处理装置及应用。
技术背景
近年来,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稳定发展,淀粉产量逐年增加,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加工和生产过程有破碎、发酵、干燥和产品烘干等工序,均会产生含有粉尘、硫类、脂类、醇类和烃类等物质异味,影响厂内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大气环境。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开环流程工艺或半开环流程工艺,水的循环利用率较低,水耗、电耗、汽耗与国内外先进淀粉企业相比,明显偏高,成本高,原料利用率低,生产过程粗放,生产设备落后,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大量的干物质随废水流走,造成资源的浪费。随着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力度加大,淀粉加工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副产品利用及不良空气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有技术中,用于玉米浆的蒸发热源都是采用纯净的高温蒸汽,因此,需要专门的热源发生器,此类设备不仅需要投入较高的采购成本,还需要专人进行维护。
而管束干燥机排出的高温废热虽然温度高,但是带有一定量的粉尘和异味,需要经过额外的净化设备和降温设备处理后才能排空,不仅浪费了余热能源,还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管束干燥机排出的高温废热由于带有粉尘,如果直接应用,不仅会污染玉米浆料,还会造成换热管等处堵塞。
因此,设计一种将管束干燥机排出的余热进行净化处理再利用,来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和运营负担,已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管束废气异味及粉尘综合处理装置及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束废气异味及粉尘综合处理装置,其要点是它包括碱洗喷淋塔;
所述碱洗喷淋塔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排气管和排污管;所述碱洗喷淋塔的顶部设有若干层相互交错式叠放的除雾透气过滤网;
所述碱洗喷淋塔内的底部设有用于盛放碱液的储液箱;所述碱洗喷淋塔的底部设有与储液箱相互贯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三通管分别与管束蒸发器烘干废气排气管、玉米破碎分离废气排气管和葡萄糖蒸发浓缩废气排气管相互连通;
所述碱洗喷淋塔的上部设有盘管;所述盘管通过泵站与碱液箱相互连通;所述盘管的外径处设有若干雾化喷嘴。
进一步,所述碱洗喷淋塔的周壁设有保温石棉夹层。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束废气异味及粉尘综合处理装置在淀粉生产中的应用。
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成本低,节省了相当可观的净化成本,同时还能对废热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从管束蒸发器烘干废气排气管、玉米破碎分离废气排气管和葡萄糖蒸发浓缩废气排气管混合的三股废气,先于碱液混合净化,在上升的过程中经过雾化喷淋处理,最终经过吸收吸附净化后的高温气体从排气管排出再利用。碱液采用浓度为15%的NaOH 溶液,循环使用,饱和后的少量喷淋液定期排至工厂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淋塔 2、排气管 3、雾化喷嘴 4、盘管 5、泵站 6、碱液箱 7、储液箱 8、排污管 9、进气管 10、除雾透气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98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