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示电路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0104.X | 申请日: | 201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8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席新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成智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示 电路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示电路及电子设备。在本发明中,提示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提示电路在电源管理芯片确定USB接口的VBUS引脚有充电电压输出,且控制单元的第一检测端检测到外接充电器与USB接口基于充电协议握手成功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提示单元开始工作;在控制单元的第二检测端检测到电池充满电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提示单元停止工作。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提示电路及电子设备,能够根据实际充电情况作出准确的充电提示,有效解决了假充电或无法做出充电提示的问题,并降低成本。
本分案申请的原案是发明申请,原案申请号是2017107347030,发明名称是提示电路及电子设备,申请日是2017年08月24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示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等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并且在人们生活、工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目前的电子设备中,设计人员为了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满足用户需求,通常会给电子设备配备上充电指示灯,并由驱动芯片来控制充电指示灯的亮灭,从而在有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后,用户能够根据充电指示灯确定电子设备当前的充电状态。
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使用驱动芯片来控制充电指示灯的亮灭成本过高,不够经济实用,而且在电子设备处于预充电(电池电压过低,如低于2.8V,或者电池的电量被全部用尽无法开机时,充电器为电子设备充电的过程)时,由于电池内部电量无法满足系统消耗和屏幕消耗,充电指示灯无法工作,因此会给用户造成无法充电的现象,影响用户的体验。
另外,发明人还发现:由于当前市场上充电器的种类繁多,当用户采用与电子设备不匹配的充电器进行充电时,与电子设备不匹配的充电器实质是无法与电子设备完成充电协议握手的,即充电器是无法为电子设备供电的,但是由于充电指示灯与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的电源VBUS引脚连接,因此可以直接获取到充电器提供的电压,所以充电指示灯还是会亮起,这就会给用户造成充电的假象,使得用户认为充电器已经在为电子设备供电了,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示电路及电子设备,能够根据实际充电情况作出准确的充电提示,有效解决了假充电或无法做出充电提示的问题,并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提示电路,该提示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充电芯片、电池、电源管理芯片、切换单元、控制单元和提示单元;其中,充电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分别与USB接口和电池相连;切换单元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控制端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USB接口的电源VBUS引脚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提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控制单元具有输入端、第一检测端、第二检测端、第一通信端、第二通信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输入端与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检测端与USB接口的正数据D+端子和负数据D-端子连接,第二检测端与电池的接入识别引脚和温度引脚连接,第一通信端与充电芯片的通信端连接,第二通信端与电源管理芯片的通信端连接,第一输出端与提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其中,在电源管理芯片确定USB接口的VBUS引脚有充电电压输出,且控制单元的第一检测端检测到外接充电器与USB接口基于充电协议握手成功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提示单元开始工作;在控制单元的第二检测端检测到电池充满电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提示单元停止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提示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成智,未经赵成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01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