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资源的组网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0659.4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2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马新建;徐恩泽;景翔;黄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67/10 | 分类号: | H04L67/10;H04L67/1097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智能 合约 资源 组网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资源的组网方法和装置,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包括:计算所有资源的属性组和所有节点的空间属性LocationID,新节点委托引导节点发起对新节点的LocationID的搜索,引导节点利用节点之间关联的拓扑结构不断学习并查询最佳节点,最终收敛得到最近的临近节点,新节点与最近的节点相互存储LocationID,所有节点加入完毕后,新资源利用启动节点通过节点之间关联的拓扑结构收敛到目标节点上,将资源存储在目标节点上。本申请将资源和节点基于空间位置进行组网,并在组网过程中定义资源的类别、可用状态等属性,利用此种组网方法能够使存储在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资源在能够实现基于时间、位置属性搜索的同时实现模糊搜索。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资源的组网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在区块链中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去中心化的对于服务资源的使用,例如北京大学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项目中包含了通过智能合约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可行性的验证。这里的智能家居设备包括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电热水壶、智能空调、智能咖啡机等。对于用户而言,对于资源的成功使用唯一需要的前提就是搜索到控制相应服务资源的智能合约,当用户获取了相应合约的服务接口,就能访问到正在运行的智能合约,并实现对于资源的使用与控制。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的分布式系统架构,为了保证可信,提供资源服务的智能合约分散在区块链的计算节点上运行。采用传统的区块链组网方式,由于中心索引机制的缺乏,使得智能合约很难被搜索和访问,这给资源查找带来了很大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智能合约去中心化的特点,资源的时空属性无法直接得到整体的全局查询。并且,传统的组网方式往往关注于对指定资源的查找,但是对于智能合约资源来说,用户只知道自己所需资源的类型,并不知道自己所需资源的所有公司(个人)、地理位置、具体资源的ID,无法实现对于资源的模糊查找。关注于时空属性的智能合约资源查找需求无法直接应用现有的区块链的组网方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资源的组网方法和装置,旨在现有区块链的组网方法不能够实现对智能合约资源时间、空间属性的检索和模糊检索。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资源的组网方法,所述区块链包括至少一个节点和至少一个资源,所述方法包括:
预先计算所有资源的属性组和所有节点的空间属性Location ID,将资源的属性组存储在距离资源自身空间位置最近的节点上,所述属性组至少包括以下一者:资源的空间属性Location ID、资源的时间属性、资源的类别属性、资源的部署IP地址和相应端口号;
新节点委托引导节点发起对新节点的Location ID的搜索,所述引导节点为已经位于区块链网络中的任一节点;
所述引导节点先对自身记录的节点的Location ID进行查找,得到第一节点查找结果,在所述第一节点查找结果中找到所述启动节点自身路由表中距离所述新节点最近的前k个节点,将所述前k个节点的Location ID入第一节点队;
迭代的,从所述第一节点队中选取队首的Location ID,向其发出查找消息后接收第一返回结果,利用所述第一返回结果更新所述第一节点查找结果,同时选择更新后第一节点查找结果中与所述新节点的距离大于第一队尾距离的节点的Location ID,将选择出的Location ID入所述第一节点队进行更新,截取更新后第一节点队中前k个节点,直到找寻到区块链网络中距离所述新节点最近的k个节点,直到找寻到区块链网络中最近的k个节点,所述第一队尾距离为所述第一节点队中队尾的Location ID与所述新节点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06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VC管加工工艺
- 下一篇:基于短报文上传功能修正北斗卫星定位参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