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链霉菌及其发酵产假尿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1953.7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6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郑玲辉;朱进伟;高祥;张敏;陈世敏;彭湘屏;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珲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9/38;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张丹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白***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霉菌 及其 发酵 产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霉菌(Streptomyces sp.)HDCC00030,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122,保藏日期为2020年11月6日。所述链霉菌为一种全新的假尿苷产生菌,生产能力高,其产生假尿苷的能力比现有技术中其他菌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假尿苷的效价可达到1360mg/L以上,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链霉菌及其发酵产假尿苷的方法。
背景技术
1957年,DAVIS等在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和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中首次发现一种与尿嘧啶核苷天然结构类似的异构体,其核糖不与尿嘧啶(Uridine,U)N1相连,而与C5相连,形成假尿嘧啶核苷(Pseudouridine,PU)。(DAVISFF,ALLEN FW.Ribonucleic acids from yeast which contain a fifth nucleotide[J].JBiolChem,1957,227(2):907-915.)尿苷通过假尿苷合酶从核糖糖碱基裂解并重新连接生成C-C糖苷键,异构化成假尿苷。尿嘧啶核苷与假尿嘧啶核苷化学结构式如式1和式2所示;
假尿苷是由假尿苷合酶催化得来的,这种酶在转录后将RNA中特定的尿苷异构化,这个过程被称为假尿苷化。假尿苷作为核苷酸代谢物,对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假尿苷可作为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肾病与肿瘤的诊断、疗效监测,而且对于其他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研究表明,β-Pseudouridine可以减少辐射引起的人类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近年来,科学家推测假尿苷在 RNA稳定性和/或帮助氨基酰基转移酶与tRNAs相互作用方面发挥作用。另外,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核酸适配体、RNA干扰等手段发现的基因组药物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根据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假尿苷被用作医药中间体,假尿苷的磷脒衍生物被用作合成此类低聚物的起始材料之一。
在假尿苷制备方面,现目前,只有传统的化学合成法可催化合成假尿苷,但是,针对假尿苷的化学合成,存在化学合成步骤长、收率低,且用到的试剂易燃易爆,较不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在生物合成方面,尚未发现可专一大量用于假尿苷制备的微生物菌种和技术报道。因此,假尿苷的低成本便捷式获取存在一定的缺陷。
针对现有技术中假尿苷只能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且化学合成过程中存在的合成步骤长、收率低,且用到的试剂易燃易爆,较不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此,本发明寻求一种新的微生物,并可通过简单的发酵和较低的成本实现假尿苷的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假尿苷现有制备方法不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假尿苷生产菌,该菌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HDCC00030,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中国北京,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122,保藏日期为2020 年11月6日。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了一种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HDCC00030(CGMCCNO.21122)在制备假尿苷或者含有假尿苷的药物组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假尿苷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链霉菌 (Streptomycessp.)HDCC00030(CGMCC NO.21122)在含有可同化的碳源和/或氮源的营养培养基里,进行有氧发酵的步骤。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上述可同化的碳源选自玉米淀粉、麦芽糊精、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工业糖蜜、甘油、豆油、山梨醇、甘露醇之一或者上述物质任意几种的组合,优选玉米淀粉、麦芽糊精、葡萄糖、蔗糖、山梨醇或者上述物质任意几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珲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珲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19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