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百香果种苗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2156.0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4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郝春卉;吴福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A01G2/30;A01H1/02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8 | 代理人: | 方金敏 |
地址: | 6663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百香果 种苗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优质种苗培育与应用领域,涉及一种百香果种苗的培育方法。本发明创造性地选择以抗性较强的细齿西番莲与绿果西番莲杂交所得的杂交后代F1为砧木,选择带有叶芽的百香果幼嫩枝条为接穗,采用嫁接方法培育的种苗抗茎基腐病能力强、种苗枝条发枝繁茂,从而降低百香果品种种植过程中的种苗更新种植频率、减少栽培管理成本,延长百香果植株的寿命,增加果实的采收年限,对推动百香果的规模化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农业上的大量生产,对于西番莲属其他植物的优质种苗培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技术领域
本技术发明属于优质种苗培育与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百香果种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西番莲的可食用品种主要为6类:紫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Sims)、黄 果西番莲(P.edulis Sim.F.flavicarpa Deg.)、大果西番莲(P.quadrangularisL.)、香蕉西番 莲(P.mollissima(Kunth)L.H.Bailey)、樟叶西番莲(P.laurifolia L.)、甜果西番莲(P.ligularis Juss);习惯上将紫果种、黄果种的园艺品种以及品种之间相互杂交而来的系列品种称为百 香果。百香果为西番莲科西番莲属热带多年生常绿草质到木质攀缘藤本植物,原产地位于 澳大利亚和巴西,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作为水果作物引进栽培,已有 近三、四十年的年限。
百香果茎圆柱形,具有细条纹,无毛;叶纸质,长6-13厘米,宽8-13厘米,掌状 深裂或不分裂,近裂片缺弯的基部有1-2个杯状小腺体,无毛,具有卷须;花芳香,直径 6-10厘米;萼片5枚;花瓣5枚,与萼片等长;外副花冠裂片4-5轮,外2轮裂片丝 状,约与花瓣近等长;浆果卵球形,直径5-8厘米,无毛。花期3-9月,果期6-12月。 目前市面上的主要栽培品种为满天星、紫香、台农、黄金果等。
百香果果汁香味丰富,口感酸甜适宜,可作水果鲜食或制成饮品。百香果营养成分丰富,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生物碱、黄酮类等;其具多种保健功能,如生津 止渴、消除疲劳、养颜美容、抑菌抗癌、降胆固醇等。另外,百香果花大而奇丽,花期较 长,易于栽培,为庭园中布置花墙、花篱的理想植物,为一种具食用、药用、观赏于一体 的高经济价值的水果作物。
自引进以来,百香果的高经济价值以及易于种植管理等优点使其受到广泛关注,种 植面积逐年增加,现广泛种植于我国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种植区域主要集中于中国台湾、 广东、福建、广西、云南、浙江、四川等地。我国大面积种植的百香果种类主要为紫果系列品种,但这一系列品种具易患茎基腐病的遗传缺陷。在百香果主要种植区域广西南部和东部种植园百香果宿根苗第二年茎基腐病的发生率可达100%。此病的田间发病症状为:染病植株的茎基部皮层变暗色、腐烂并脱离木质部,叶片枯萎、脱落。基部仅部分皮层被 侵染时植株仍可生长,当全部皮层被侵染后则形成腐烂圈,植株逐渐枯死。腐烂部位主要集中在距地面5-10厘米的茎基部,向上可发展到离地面10-20厘米的茎部皮层,向下可发 展到根系。天气潮湿时,染病植株组织表面可见白色菌丝体和桔红色子囊壳。该病主要发 生于高温多雨的季节,常见于苗龄1年生以上的植株的茎基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21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